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努力提高读写质量

湖北省枝江市董市镇教委 赵友金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以发展学生思维为核心,从重视组合好课堂各要素入手,总结了一种“主线穿五环,读写同步”的教学结构。主线就是发展学生思维,五环就是“审”、“查”、“导”、“问”、“写”、“穿”就是把发展学生思维贯穿在各个环节中,以读促写,读写同步。

一审。就是审析课题,题目是文章的窗户。就阅读来讲,理解了题目, 就打开了学好本课的大门,就写作来讲,审准了题目,大功靠成一半。在阅读教学时,我们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审题,第一,认识角度,有的文章和主要事件来命题,如《飞夺泸定桥》;有的文章用地点来命题,如《草原》; 有的文章用人来命题,如《我的战友邱少云》;有的文章用中心来命题,如

《别了,我爱的中国》;有的文章用事物来命题,如《黄河象》等。第二, 抓住题眼,题眼中的题眼就是关键词,指导学生根据题眼来考虑选题内容, 写作重点,写作目的。如《飞夺泸定桥》这个题目,我们引导学生扣住“飞”、“夺”二个词来设问,学生扣住题眼去学习课文,就能顺利地把握文章写作的顺序、重点、表达的中心思想。第三,实践练习。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审题知识在写作中巩固应用。有时,我们结合课题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说题目。如教《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就指导学生按人物命题的方法,进行口头命题。有时,教师提出命题要求,要学生按中心从不同角度命题。如第九册第二组要求写一件听见或看见的、表现社会主义新风尚的事。在教师启发下,学生按照中心,从不同角度,命了几十个符合要求的题目。

二查。就是检查效果。检查预习效果是信息反馈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进行自我矫正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检查预习效果有两种方式:一是上新课前教师按教学要求列出预习提纲,给学生一定的预习时间,让学生预习。学生预习后,教师按提纲组织检查。通过检查,教师了解了同学们预习情况,也交流了学习方

法。同时还可引导同学互查。在互查过程中,如果学生对有的问题理解不了, 就把它暂时搁下,让学生再读课文,以求解答。这样既为下一课时学习制造了悬念,激发了内驱动力,又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二是在教学任务完成后, 教师按照读写的重点项目,进行检查,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续、巩固与提高。因此从阅读入手,与着眼进行查,有利于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表达思路,懂得怎样一步一步地写。教师这样查,表面看是在抓讲读,其实就是对习作再指导,为学生习作作了准备。

三导。就是导读导说。教育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包含技能因素的心理技能。要使学生形成技能、教师的导犹为重要。导可以让学生领悟学习的真谛——学习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着重从两个方面导:一是导读明学生。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概括地说课堂教学就是教给学生会读书,一个人学会了读书,形成了广泛的智力兴趣就会受用一生。”我们的主要作法是抓“三读”:初读扫清障碍。这一步主要是要学生按预习提纲读,边读边查字典,在读中据词定音、定调。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二是细读理解内容。这一步要求学生通过读能划出逻辑上的完整的各部分。即看看文章分哪几段,各段讲什么?对一些文情并茂的文章要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能对文章进行逻辑分析。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再弄清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然后把最能表现出文章中心的词划出来,归纳文章主要内容。三是精读体会感情。学生读书时最大的缺点是满足于对文章字面的理解,对文章思想感情往往不注意体会,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根据重点词句去体会,联系上下文去体会,把握写作目的去体会。这样抓三读,持之以恒地训练,学生显得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通过教法领悟学法,逐步变为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是导说明思路。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师先提出复述提纲;(1)等灵车,心悲切;(2)望灵车,心碎裂;(3)送灵车,心相随。然后要同学按提纲复述,再指名同学复述,接着组织同学们评讲,主要评是不是按事物发展顺序、重点地方复述是否具体。评后又指导复述,这样指导学生按事情发展顺序复述,就是学生归纳概括的思维过程。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还以“物”为思路导说,以“事” 为思路导说,以“点”为思路导说。以“人”为思路导说⋯⋯这样的导说既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为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问。就是质疑问难。“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者要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这个无疑——有疑——无疑三部曲,揭示了学生求知规律,也启示我们要把“设疑布障”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去,开拓学生思路。增大质疑,引导善问。引导学生对课语文联系质疑。课文各部分之间或课文与课文之间有着这样或那样联系。这些联系中的“疑”有的是学生在读书时发现的,有的需要点拨才能发现。教学《穷人》一课时,有的学生读到桑娜探望邻居西蒙时提出质疑:桑娜想寡妇的“日子”真困难,接着又说真难过,为什么课文要这样写?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西蒙当时的家境,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后来学生知道了前者说明困难,但勉强能过,后者说明难以勉强过。这样的“问” 加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外,还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质疑。

五写。就是以读促写。读是理解,写是表达。二者之间既有内在联系, 又各有特点,在教学中,如果做到读写结合,其功能大于两部分之和。在教

学中,我们抓了这两项工作:第一,凭借教材,指导观察,学会观察方法后, 让其观察同学、家里、工人并把观察对象口述出来,让同学们评是不是与众不同,是不是像哪个人,有哪些方面不合要求等等。这样不少学生能抓住人物特点观察,克服了“千人一貌”的弊端,从阅读课中学方法,从社会上找素材,这样持之以恒训练,其效果可佳。第二,据文想象,写好片断。我们根据文中提示的内容,引导学生想象文中写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幅鲜明的图画。

上述五个环节是从整个教学过程上来划分的。它们之间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密切联系。加之课文内容与形式不是千篇一律的。因此,教法不可能课课相同,环环相套,应因文而异,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