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堂教学实例

辨别《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形象是否有反抗性

高中语文第五册诗歌单元中,我们接触到了一篇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孔雀东南飞》,当分析到文中主人公焦仲卿的形象时,很多同学对他身上具有的反抗性不能理解,有一位同学在课堂上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焦仲卿具有反抗的一面的话,那么他怎么不去努力改变现状,而最终自杀了呢? 这不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吗?”针对这样一个比较有普遍性的问题,我没有立即加以正面回答,而是“顾左右而言他”:“请问在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什么?”

“当然是封建思想啦。” “那么封建思想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请你谈一谈。” “有三从四德,有仁义礼智信,⋯⋯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当同学相互补充答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时候,我突然打断了他的话。

“你刚才讲焦仲卿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是‘自挂东南枝’,上吊自杀啦。”

讲到这里,已经有不少学生开始有反应,有的甚至在座位上跃跃欲试喊出了声来,提醒那位同学,可是我并未放松对他的提问:

“那么焦仲卿的死对于焦母而言,是焦母失去了什么?” 他的声音渐渐小了下去:“失去了儿子。”

“你刚才讲在封建社会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么焦仲卿自杀不是使他的母亲无后了吗?这样难道还不能说是对于焦母的反抗吗?”

他最终被问得无言以对,而其他的同学在我们回答中得出了正确的结论:“焦仲卿不但具有反抗精神,而且他的反抗不仅仅是对于他的母亲,也是对于整个封建礼教、封建思想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