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之城

——读铁凝《无雨之城》

逸然

铁凝的《无雨之城》的确好读,因为她很懂得阅读心理学,故此很用心地设置了一连串环环相扣的情节或曰悬念,从而结构出一幅比较热闹的都市中上流阶层各色人等的生活画卷。

然而,无论作者的用心多么良苦,《无雨之城》总让人觉得雕凿痕迹太重。无巧固然难以成书,但偏激过甚、巧合太多,又该怎样形容呢?

这部长篇小说,由头至尾叙述了以市长普运哲、女记者陶又佳为中心的几组人物的个人感情生活。称作隐私也可,因为都是男女间的不正常的性关系。值得考虑的不是市长、女记者等人该不该拥有私人的感情天地,而是所有的人物,无论自食其果还是深受其害,统统表现出不顾一切的歇斯底里。想结婚就结了婚,想离婚又离了婚的陶又佳,自恋倾向颇重。无需什么

原因而由社会底层一步步坐到副市长交椅上的普运哲,对毫无情致的妻子一天天冷漠厌倦。旧小说里常见的“干柴烈火”,终因一次寻常的采访而激发起来,真刀真枪不可收拾。

陶又佳痴痴渴盼人生崭新的重新开始。普运哲被禁果迷惑得神魂颠倒。普妻葛佩云算尽天机却举棋不定。俗夫白已贺敲而又诈得寸进尺。陶的女友丘晔诱使陶的老舅舅上床,结果兴味索然。所有的一切,仿佛都发生于一个光线昏暗霉味刺鼻的房间。然后因为疯狂的妒嫉或忍无可忍的报复,掀动起那座城市平静表象之下的一股股湍急的暗流。

葛佩云不甘蒙辱偷拍丈夫偷欢照片,权衡再三不示于人。为堵住白已贺的嘴,不惜索贿买太平。普运哲瞄见升任市长的曙光后,放弃了与陶共度余生的向往。陶又佳无望之中疑神疑鬼围追堵截几近发疯。这样一群病态十足的男男女女,很难体现一座新兴之城的基调。使人疑惑这座城市是否正走向消亡。

新的时代新的节律,的确给所有的家庭所有的人带来新的冲击与诱惑, 煽动起无忌的冲动与追求。然而《无雨之城》提供给读者的,仅仅是人们本性毕露、赤裸裸不计明天的任意宣泄。占有、搏杀的结局,只能是一片混乱, 到头来大伙无所适从。整个一精神病院大写真。挺可悲的。谈不上黑色幽默。

再看情节设置,同样令人难以置信。葛藏底片的旧鞋被前保姆扔了,偏巧被白已贺女儿捡回家,白无意间发现这天大秘密,成为敲诈的本钱。葛想拍偷欢场景,请教的又是擅长摄影的陶兄陶又峻。在白已贺春风得意欲壑难填,葛焦头烂额再难满足之时,一场车祸结束了白既可怜又可憎的生命。上帝,如果生活中的逻辑如此严丝合缝,人类所有的思维与奋争该多么苍白多么无所谓!想必铁凝在构思这部长篇时耗费了不少脑汁。累了半天,给人感觉还是太假。

一部经得住读者推敲,经得起岁月磨砺的作品,应当把握住客观公正的视角。不错,无论何时何地,社会都会存在消极角落;而比市长更大的官僚阶层,也难免混进猥琐之辈。要紧的是,这些尽可以写进文学作品,但通篇的主旨,至少应给出一个较为合理的指向,或称之为暗示。总不能把读者原本清醒的思维搅得乱七八糟然后一走了事——这不是严肃作家干的活。不是

吗?

《无雨之城》果然旱得紧,旱得其中大小人物唯以疯疯癫癫才润得干渴。与其发疯,倒不如守定丹田渴死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