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洋山人和《渔洋读书记》

吴清波

渔洋山人王士禛,是清代著名诗人,他在诗歌创作上主张“神韵说”, 在清初诗坛上主持风会数十年之久,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

王渔洋是著名藏书家,藏书处叫“池北书库”,当时他的好友朱彝尊(字竹垞)曾专程到山东新城(今淄博)王氏家中看书,并写了篇《池北书库记》, 以记王氏藏书之富。朱氏在文中这样记述王士禛购求图书的动人事迹:“先生自始仕至今,目耕肘书,借观辄录其副。每以月之朔望,玩慈仁寺日中集, 俸钱所入,悉以购书。”王渔洋在京城官至刑部尚书,公事繁忙,不易见到。当时的大学者徐乾学告诉那些想见王渔洋的人:“但值每月三、五,于慈仁寺市书摊候之,必想见矣!”照徐氏说的去做,果然多数在书摊上能见到王渔洋。当时著名文学家、《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曾作了一首《燕台杂兴》诗:“弹铗归来抱膝吟,侯门今似海门深;御车扫径皆多事,只向慈仁寺里寻。”孔氏自注云:“渔洋龙门高峻,人不易见。每于慈仁庙市购书,乃得一瞻颜色。”可见王渔洋求书不倦,是当时人所共知的佳

话。王渔洋绝非把古书当古董宝藏的人,用乾隆间无锡人刘

坚的话说,他是“好而能聚,聚而能读者”。王氏每读一书,对该书的得失、版本、真伪以及作者的人品等,往往加以精彩的评语,或写在书前, 或批在书后。数十年中,所评之书竟有五六百种之多。王氏这些评论当时就很受学术界重视,乾隆中修《四库全书》,所撰提要常常引用王氏的评论。

可惜的是,王渔洋池北书库的藏书,在他去世后多已散

佚,他的亲笔批语已很少传世。所幸者,他的书评大都载入他的笔记(《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分甘余话》等)和文集(《渔洋文》、《蚕尾文》、《蚕尾续文》以及《渔洋文略》等)之中,使这些富有价值的书评不至湮灭。但是散在各处是不易阅读的,而且杂乱无序,无法见其全貌。因此,早在乾隆时期,刘坚选了一部分编成《渔洋书籍跋尾》二卷。到建国后50 年代,陈乃乾先生鉴于刘坚所集太少,又网罗文集中所有跋文,编成《重

辑渔洋书跋》,共 230 篇。但是,渔洋书评更多地保存在他的 5 部笔记中, 还有少数保存在现存的王渔洋藏书中,要想看到渔洋读书笔记的全貌,必须重新收集。

《渔洋读书记》(青岛出版社 1991 年 1 月出版,即将重印)一书,正是应这一要求而出现的。该书的编者是山东大学古籍所的王绍曾先生和他的助手杜泽逊同志,他们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对王渔洋有较深的理解。他们广泛阅读了王渔洋的文集、笔记以及有关的清人、近人著述, 先后辑集王渔洋的读书笔记 640 则,编成此书。全书进行了标点、校勘,并

按经、史、子、集、丛书 5 类进行编排,各篇都加注详细出处。这就原原本本将王渔洋披览群书所写下的笔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书对研究王渔洋有较高的价值,正如苏州大学钱仲联教授为该书所作序言中所说:“由是而知阮亭(即渔洋)读书之博,识见之精,与蒙叟、竹垞足以鼎峙而无疑焉。”同时,该书也是古典目录学研究者的重要参考书,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可以与《郡斋读书志》、《郑堂读书记》、《越缦堂读书记》等书相颉顽。因此,对爱读书的朋友们来讲,作为此书的责任编辑,我敢说这是一部很有用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