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的卢梭

惠贵智托尔斯泰说:“卢梭是不老的”。

不老的卢梭尽管在晚年的生活中显得那样孤独并见弃于社会,但他那颗不老的心却一直期盼着光明与幸福。

期盼不是一种幻影,也不是转瞬即逝的梦,期盼是一种无穷的力量,是根植于生命的最凄美动人的花朵。

不老的卢梭正是在他那不老的《孤独散步者的遐思》里将不尽的忧伤连同读者一并带入梦乡。他赋予这部书的优美标题可以看作是高傲的格言,也可以看作是悲伤的哀叹。然而,在卢梭充满理性的期盼与行动的热情追求中, 他不偏颇也不逃避,他不焦躁也不颓唐;既有对目下种种不平的关注,也有对未来真诚的遥瞻。能这样生活的人为数不多,能这样遐思遥爱的也只有不老的卢梭!

有遐思便有痛苦,有痛苦便有升华。卢梭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在他这部

《遐思》之表述后达到一种至高境界。这种境界体现在他对社会、文化现象的梳理分析时,常常带有凝重感情的意识上,这种意识又不是建立在他对理论的演绎上,而是深深地扎根于他的默默品味中。在这部《遐思》里,我似乎感受到卢梭内心深处的那种冷气和热力,同时,我们的心也似乎在他那困厄的熔炉中得到净化。在他急急穿过成为历史的旧路显得很苦很累时,在别人不再为他喝彩首先感动自己时,在他时常怀旧,记忆不再老实甚至眼睛也来骗人时,他丝毫未能停下歇息时的轻松。当他从激情的冲动转向平静而又单调的沉思时,内心又何尝不想踏平这无奈的宁静?

也许在卢梭的眼里痛苦是美丽的事情。痛苦虽是上帝赐予人类的第一笔财富和最后一次体恤,但垂垂不老的卢梭却总是以满腹怅伤向人间的晚霞投去切切的眷恋。或许只有这样才意味着生存着、积聚着、探索着、向往着。要不卢梭怎么能发出这样的感叹:活着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的存在?

《孤独散步者的遐思》,是卢梭生平的最后一部杰作,也是著名的《忏悔录》的续篇。这部杰作跻身于最优秀的法兰西散文之林,靠的是音乐美和浪漫似的手法。这部杰作“不在于它似乎表达一种卢梭未曾经历过的庄严宁静的超脱,而在于他是一个离不开他的同类以及他们的爱⋯⋯”(雅克·瓦齐纳语)。在《遐思》中,苏格拉底似的原则与斯多葛似的不动心及蔑视一切,加上柏拉图式的回忆等渗合一起,也即是肉体之“形骸”“蔽掩”了真正的光明,这基本上组成了《遐思》的整个基调。这部书的交错状的结构以及上下散步遐思的不连贯性,也大大刺激了读者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综观全书:不老的卢梭还在不停地尽情“散步、遐思”,并听任感官左右,时而做植物学上的“散步”(肉体上的散步),时而做文学上的“散步”(自身得到升华、补偿),这些都真实映现了最纯真状态中的不老的卢梭形象——真诚、纯朴、年轻,因而,也给我们留下他永远不老的美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