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生命·写作

王亚平

写作,就是心灵的倾诉,借助准确的文字记录下来,槁件或作品便成了。仅此而已。

浸染于俗世红尘间,酸甜苦辣百般滋味,对于人的心灵,必定形成冲击, 留下印记。由于“作家梦”的诱惑,于是尝试着尽量完美地表达出来,希望别人读它、读懂它。

也许是父亲早逝的缘故,形成了我内向抑或自卑的性格弱点。因此更多的时候,宁可将想说的话写下来。最初的目的,似乎仅在于记录下我所经历过的生活,非常真实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甚至暗暗地为自己年迈之后积攒一点可以翻阅忆旧的“史料”。

是的,童年栖身的屋子,夏夜里缥缈的儿歌,少年时期遭遇的压抑,恋爱季节走过的小径,傍晚儿子初生时的啼哭,乃至学徒岁月更衣的工棚,开放年代面对的世情,一切的一切,都是很难忘却的。在写下一个个片断、一幕幕场景的时刻,我总是心静若水、真诚如初,从未勉强过自己的情感。而那样的时刻,我甚至为心底的纯洁而自我感动——做一个永藻纯真的人多么的不易!哪怕是在写文章那一刻。

不同的经历与阅历,造成了题材与文风的差异。活了 36 年,写过无数废稿,发过许多篇文章,得过几次不大的奖,有了一份不错的职业,都是此生我当珍惜的。或许命运改变之后,狂妄掩盖了自卑,努力不再依旧,但面对洁白的稿纸,我还是原本的我。我不想改变灵魂中积淀的诚实与善良还有宽容。何心跟自己过不去呢?何必故意扭曲自己呢?

由冰心的《寄小读者》,我找到了泰戈尔的《飞鸟集》。我喜欢梁实秋的作品,百读不厌。我忘不了在苦涩的少年之夜,妈妈为我一大段一大段地读《卓姬和舒拉的故事》,窗外寒风呼啸,屋内灯光暖暖。人世间一切的美好,教我感激生命。

我知道这样的经历这样的性格这样的志趣,永远成不了大器。同时我也知道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何必自寻烦恼?

很多有前程的作家或作者,每以拯救别人灵魂、振兴文学事业为己任。我不行。我也怀疑他们是不是真的行。我相信有真行的人。要不然,写文章的人都端出些不疼不痒的小短文,那可怎么是好。

真实地生活,真实地体验,真实地表达,无论写不写作,我以为都是应当努力去做的。生活无始无终,可惜生命总有尽头,可惜文字的表达总有缺憾。好在总有警世之作的导引,总有师长同仁的扶持,总有亲朋故旧的温暖, 所以我相信不管是生活还是写作,前程不至于黑暗到哪里去。所以我要努力写一些尽量好的稿件或作品,给自己加上儿子留一点不至于太无聊的东西可读。

其实我所熟悉的同辈同道的许多佳作,同样使我爱不释手。知己之不足, 方能促己之努力。我们共同写下的,或许就是多少年之后人们看到的编年史或民俗风情画。这些小事、俗事总得有人去做。与其看着别人做,不如与别人一起做。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