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砖·汉瓦·假古董

陈硕

历史是人类社会的见证。不论是留在人间的,埋在地下的,它都将以自己的本来面目昭示后人。文物、古董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历史的鳞爪,是历史的还原归真,也是形象的历史。一块秦砖、汉瓦残片尽管它浑身尘垢,残缺简陋,你确信它是从历史深层中走来的,从它身上你可以想见远古年代矗立在这片土地上的古城墙和汉宫阙的雄姿身影。

人们就是根据这些想象,把它作为历史向导,进一步发掘出了秦俑、汉碑,更完整地展示出秦皇汉武风貌。正如国画大师刘海粟先生在读到汉碑时说的“要研究古代社会生活,历史人物,典章制度,都应当读碑,郦道元注

《水经》从汉碑就获得史料百条以上,而读碑本身就是一种巨大艺术享受”。这种被外国人称之为“石块文化”的碑碣,是中国文化历史的活化石。它们原是历代帝王圣贤歌功颂德的纪事纪言,真话假话,后人并不重视它们的价值,倒是出自于石刻工匠之手的文字,却意外地造就了辉煌的中国书法艺术。

地下的历史要比人写的历史丰富得多,真实得多,它们可以补充纠正人类知识的局限和错觉。

“六王毕,四海一。”“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这是史书上对秦始皇统一天下,寥寥几笔的概括,直到 2100 年后, 长安地下兵马俑军阵出土,才使世人感到大秦军事帝国吞二周、亡诸候、履至尊、制六合的雄风威力对人心的大震撼。美国几任总统和高级将领在多次参观考察过阵容庞大的古军阵以后,竟然发现它的军事战略部署与战术和现代战争的某些内在联系。这真是奇妙的联想。

然而对中国人来说,首先使他们感到惊奇的是在浩瀚的古籍中从未读到过这庞大的殉葬群,而且以千军万马的陶俑代替活人牺牲殉葬,这确实是一大进步,一大德政,这德政换来了这举世闻名的伟大奇迹,从这些栩栩如生, 披坚执锐的兵马将士身上,人们仿佛看到远古一个魂灵王国,眼前这些活化石可能曾经是生龙活虎的血肉之躯,可能是守卫在始皇帝身边的近卫军和精锐师团,曾经在金戈铁马,纵横驰骋中度过他们的一生。直到他们战死沙场化为不朽金身,至今仍屹立在这里任后人凭吊。

人们自然也会联想到他们曾经厮杀过的古战场,戍守过的万里长城,想到孟姜女的传说故事,想到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的兴建与毁灭⋯⋯历史是一根长长的链条,每个链环都连接着人类的想象和记忆,无论年代多么久远, 无论历史上的什么人物,都无法割断这链条,让历史留下空白。

有意思的是,在这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博物馆外面,有一个也堪称“奇迹”的假古董市场,一些精明商人借历史的名义作交易,他们用各种材料,精心制作兵马俑的复制品,用假玉石、假金属仿制宫廷珍宝首饰,如果碰上个不识货的买主,漫天要价,说不定发了大财。可惜这些假玩艺儿虽然制作得精致绝伦,尽善尽美,只是没有历史的真实。而人们从四面八方到这里要看的就是真实。就连那些被认为“挥金如土”出手大方的老外游客,宁可多花点钱买一块从长城根儿偷来的秦砖汉瓦残片,对这些假古董也不屑一顾。

有人曾问过一个文物鉴定家,识别真伪的诀窍是什么?这位精明的鉴定

家说:“过分的完美正是假古董致命的缺陷。”无独有偶,据报载,大概也是一个精明商人,要把一部“文革”名著作为“经典作品”推出。想卖个大价钱,这真是个绝妙主意。常言说“生意场上没好坏”,有人卖热,有人卖冷,有人卖怪。这怪事在文艺界“轰动”一阵之后,这位作家也一再表白这是一部“深入生活”,凭着“艺术良心”写的呕心沥血之作,竭力为自己做广告。这使人想起,当年一片肃杀之气的文坛上能扬眉独步一时的名作名家都是些什么人?当年被奉为“经典”的“高大全”、“三突出”、“样板戏”、“样板书”又是些什么货色?在那个强暴横行,是非颠倒的年代,作者凭的又是哪家的“艺术良心”?它所反映的生活道路又是什么样的大道?⋯⋯

近 20 年来的改革开放对这些历史答案早已做了结论,现在又推出这部“经典之作”,莫非想让大家再一睹它当年风采,为历史做个反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