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与书

锦涛

孙犁先生早已是著作等身的大作家了,他已是从爱读书开始,一步步地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孙犁先生的职业一直是记者、编辑,写小说似可说是业余,但写小说,却全是因为当记者,了解到那么多的人和事,值得歌颂或者鞭鞑。孙犁先生最著名的那篇小说是收入中学课本的《荷花淀》,孙犁先生还写过中篇小说《铁木前传》、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他至今仍未停笔, 小说集、散文集、诗集一本接一本地出,十卷本的《孙犁文集》出版后,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以至有人出高价求购,有孙犁先生亲笔签名的珍藏本就更为珍贵了。

孙犁先生不仅写书,还酷爱书,他疏离于人情世故,唯有书,是他朝夕相伴、生死与共的朋友。退休以后,他最好的消遣就是修补旧书和包书皮, 把一本书弄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这件事,使他感受到无上的愉快,他写在书皮上的“书衣文录”,简短隽永,或记书之来历,读书心境,或叙版本优劣,内容高下,是不可多得的散文小品。孙犁先生爱读古籍,他说:“总觉得越古、越靠前的(书)越有味道,就像老酒老醋一样。”他青灯黄卷、心参默诵,他写的《耕堂读书记》,笔墨精当,卓见纷呈。比如,在《读唐人传奇记》一文中,他精辟地提出“文采与意想”是文学创作的精魂的见解, 认为“词藻——语言的作用,绝不可忽视。此文人之法宝,久炼而成”。当然,这并不是说要以强作美词而眩人耳目。好的作品还应当充满奇思妙想, 使其具“飞动之势”,而这正是文学命脉所在。其实,这正是孙犁先生文学生涯所创成就与风格的一个概括。

与书相伴的孙犁先生并不寂寞,他的人品、文品的清正吸引着读者和友人。人们敬佩他,读他的书,向他求教,他培养、支持了不少的青年人走上文坛。有人以为孙犁先生清高孤傲,不好接近,其实不然,只不过他奉行的交友之道不沾商业社会的“利”字,而只是“向如萍水相逢,自然相结,从不强求。对显贵者,有意稍逊避之,对失意者,亦不轻意加惠于人。遵淡如水之义,以求两无伤损”。这一点,我们从孙犁先生的书中,亦不难发见。孙犁先生正在度着他的晚年,但他并没有停下手中的笔。细心的读者会

不断地在报端见到他的散文、随笔,他把散文称为“老年人的文体”。他无问寒暑,不计阴晴,已有《远道集》、《老荒集》、《陋巷集》、《无为集》、

《如云集》等散文集陆续问世。这些暮色弥漫的题名,含蓄着老年孙犁散淡的心境,读书中的文字,有炉火纯青、老而愈珍之感。那本《孙犁新诗选》出版后,许多人告诉我,孙犁先生的诗和他的散文差不多。其实,还可以说, 孙犁先生的诗和他的小说差不多。因为无论为诗为文,其中贯串都是他独有的文学风格。清新、朴素、不能再平凡的诗句,却有深沉的人生感悟蕴蓄其中。这是不读别人的书的浮躁的青年作家所望尘莫及的。

那才是一种大家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