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在世界古代前期文化教育发展史上,中国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史书记载,中国早在夏代(公元前 21 世纪至前 16 世纪)就有了学校。殷商是当时的文明大国。汉字到商代后期已基本成熟,甲骨文中多次出现“教”、“学”、“师”等字。殷商时代已有高等学府,只是叫法不一, 有的叫“右学”,有的称“瞽宗”。

到了西周(公元前 11 世纪至前 770 年),学校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国学又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都设在都城里;各诸侯国也设有小学和大学。

商周时期实行的是“学在官府”的制度,就是学校设在官府,官吏就是教师,非官吏不能做教师。到了周朝,设有专职教育官,叫作“师氏”。

《学记》中说,中国古代学校分为四等:每 25 家设“塾”,以教闾

巷中各家之子弟;每 500 家设“庠”,以教从塾中升入之子弟;每 12500 家设“序”,以教从庠中升入之子弟;在国都设大学,以教天子、诸侯和贵族子弟。

在教育内容上,夏、商、周三代相承相因,都以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主,只是由于各个朝代社会发展的水平不同,“六艺”教育在三代经历了发生、发展到完备的过程。西周在夏代尚武、商代敬神的基础上,向文武兼备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使“六艺”教育臻于完善。

中国西周时期还出现了周公、姜尚这样的教育思想家。周公既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又是教育政策和国学制度的奠基人。他“制礼作乐”,奠定了国学制度;主张“以教育德”和“敬德保民”;重视

“师保之教”,特别是重视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的政治道德教育、“治术教育”和“勤政教育”;致力于社会教化;提倡“六艺”教学等。周公不愧为世界古代前期伟大的教育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