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社会生活的风俗、习惯和传统

幼年儿童在原始群和氏族社会中,最早接触的是社会环境,首先要学习适应社会的能力。原始人在劳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了各种风俗习惯和传统。首先,幼年儿童生活在复杂的血缘关系和民族部落之中,他们最早接触的是社会环境。年轻一代必须学会各种习惯和传统, 才能适应原始人的集体生活,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维护氏族和部落的统一性。这些风俗、习惯、禁忌和传统是实际生活经验的结晶,为实际生活所必需。所以,原始人从孩提时起就要接受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和训练。这种训练相当复杂。以印第安人核心家庭而言,其亲属和血缘关系就达十几种、几十种,甚至一百多种(至第三代就有 151 种)。“大家庭”是制定其成员行为规范的最强有力的组织,又是每个成员强有力的保卫者,每个成员又有许多应尽的义务。所以,对任何人来说,取得“大家庭”成员的资格乃是第一要事。另一方面,每个成员都必须严格遵守“大家庭”的惯例,接受“大家庭”的传统,尽到对“大家庭”的职责,如尊敬长辈、互相帮助、服从禁忌、遵守礼法等。在原始社会, 任何一个氏族成员都不可能离开氏族而存在,因此,对氏族成员来说, 氏族制度、风俗习惯、禁忌等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必须服从的。氏族中有关婚姻的规定、共同分配的原则以及氏族、部落的各种决定等,都是每个氏族成员必须遵守的。例如,位于中南太平洋的波利尼西亚人禁食图腾动物,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各种禁忌,如一年中某些季节或一昼夜中的某些时候禁止发出任何响声,不许大声说话、唱歌或干活,以及性生活的禁忌等等。爱斯基摩人严禁将捕猎工具和猎物混放在一起,严禁在同一天混食海豹肉和鹿肉。有些原始部落对图腾动物禁食而不禁杀; 而另有些部落则是禁杀不禁食;也有的部落在举行图腾仪式时,规定必须进食少量图腾动物的肉,不可不食,也不可多食。还有一些是必须遵守的人际关系方面的行为规范,如澳大利亚的阿拉瓦部落规定:不得追逐妇女,不得与长者争辩,不得与兄弟、姊妹及同部落的人斗殴,回避堂姊妹、表姊妹等等。总之,适应面临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是儿童应接受的第一课。这一课学不成,就无法生存在这个社会中,更不必说参加生产劳动了。所以,关于家庭、氏族部落的成训、禁戒、图腾、神祗、历史传说、习惯风俗、地理环境等,儿童从在襁褓之中起就开始学习, 并且始终不断学习,其目的在于养成对氏族、部落和家庭的光荣感、自豪感、责任感,肯于为集体奋斗和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