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1. 两河流域文明

“两河流域”是西南亚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经的广大地区, 又称为美索不达米亚(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包括今日的叙利亚东部和伊拉克。由于这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又是贸易和交通要道,十分有利于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因此,两河流域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两河流域最初建立的国家是什么,尚难以确考。历史学家认为:约在公元前 4000 年,苏美尔人就开始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这些小国以一个城市为中心,连同它周围的农村公社而组成小的城邦国家。接着,他们创造了线体图画文字, 称为楔形文字,即苏美尔文字。他们还根据月亮的盈亏,制定了太阳历: 每月 29 天或 30 天,12 个月为一年,每年 354 天;这比地球绕太阳一周

的时间差 11 天 5 小时 48 分 46 秒,就用闰月来弥补。在数学上,他们除

使用 10 进位法外,还创造了 60 进位法,用来计算时间和圆周。公元前

3000 年代初期和中期,是苏美尔城邦的繁荣时期,苏美尔文字已流行于两河流域南部,给古代东方文化开了端。

根据在幼发拉底河上游尼波尔城发掘所得的公元前 2474 年以前的

18 个王朝诸王表,最初的王朝始于公元前 4200 年。自此以后,许多小国分布于各地,亚述和巴比伦是其中的两个,亚述在北,巴比伦在南。

巴比伦城始建于公元前 3000 年代,建成于公元前 2000 年代。约于

公元前 1894 年,两河流域诸小国逐渐统一,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巴比伦城则是王国的中心。由于生产的需要,巴比伦人在天文、历法、数学、水利、建筑、机械等方面已积累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在天文学方面,黄道角已被发现,日月蚀已能测知;很多寺庙设置了观象台,定时向国王作天象报告;在他们的天象记录中,有日月蚀、行星的出没、偶见的彗星和流星,以及虹、地震、台风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等等。在数学上,古巴比伦人已掌握算术四则运算和分数的演算方法,还是代数学的奠基者,已能求平方根和立方根,能解有三个未知数的方程式,已发现巴比伦的乘法表、平方表和立方表。在几何学方面,已能运用勾股定理,已推算出圆周率为 3 等等。巴比伦作为这一地区的文明中心,保持近 2000

年之久,直到公元前 3 世纪以后,才逐渐衰落,成为废墟。

亚述约当公元前 30 世纪末期开始形成奴隶制国家,是东方文明古国之一。亚述起源于塞姆(闪)人的一支在底格里斯河中游建立的亚述尔城。这里土地肥沃,又当西亚的交通要道,在公元前 19 和 18 世纪期间,

由亚述尔城向外扩张,到约公元前 1400 年,成为两河流域北部的奴隶制

亚述帝国。到公元前 8 世纪后半叶,建立起东起伊朗高原、西临地中海沿岸的庞大的军事帝国。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在文化教育上巴比伦发展较早,成就较突出,亚述则吸收了巴比伦的成就,亦得到高度发展。公元前 7 世纪上半叶,亚述一度占领埃及。公元前 7 世纪后半叶国势转衰,

公元前 605 年灭亡。

在文化教育上,亚述和巴比伦同出一源,密不可分,导源于苏美尔文化。巴比伦和亚述的经济发达,科学技术上有较高的成就,形成了两河流域古代文化教育发达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