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教教育

在古代印度,起初是所有雅利安人都须接受教育的。后来有了变化, 只有婆罗门才拥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大约公元前 6 世纪,佛教在印度兴起,婆罗门教受到冲击,才宣布解除门禁,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都有权接受教育。但实际上,婆罗门仍然继续垄断教育,而把大多数人排斥在受教育之外。也就是说,随着奴隶主阶级专政的逐步加强,接受教育逐步成为少数人独占的特权。婆罗门种姓高居于宗教和文化之颠,最为注重信仰和学识;刹帝利种姓是军事和政务领袖,也须学习《吠陀》经典,着重学习政治管理知识,就是在学习这些世俗知识时,也须以婆罗门为师;吠舍种姓以务农、工、商为业,因其不学习《吠陀》,所以文献上缺乏对他们教育情况的记录。他们可能以充任农村中头面人物为希图,无意于文化修养。关于妇女受教育的情况,有的典籍说古代印度妇女受着优美教育。从《梨俱吠陀》来看,当时女子行动自由,似乎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可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接受教育。女子不但可以学习《吠陀》,而且据史料记载,甚至还有几位妇女“先知”创作吠陀赞诗。妇女可以从事教书的职业,直至教到经书课程阶段为止。实际上那是极为例外的,即使婆罗门种姓的女子也无法人人受到良好教育,只有极少数文人的妻女学些诗文罢了。总之,在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中, 绝大多数人的受教育权被完全剥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