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社会教育

佛教虽然大力发展寺院和尼庵教育,向众人开门,但终究不能收容过多的僧徒和尼徒。佛教既然以“普渡众生”为宗旨,需要庞大的社会教育体系,遂承认在家修行的人同样可以成正果。在家修行的男子称为优婆赛,在家修行的妇女叫优婆意。他们虽不出家,却由寺院规定他们应遵守的清规戒律。他们必须以财产维持寺庵费用,须对行乞僧徒慷慨施舍,更须在家诵读经典和定期参加寺庵的宗教仪式,并由僧侣给他们解释教义,解答疑难。这说明佛教对寺院、尼庵以外的广大信徒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视的。这种社会教育扩大了佛教教育的影响。

此外,还有由比丘(和尚)、比丘尼(尼姑)、优婆赛(善男)、优婆意(信女)等四部分人组成的佛教教团。这是一个松散、带有教育性的组织。各地僧人分地区组成一个个小团体进行活动。他们主要是定期集会,独自检查反省自己的言行。每逢雨季,则全体集合在一起,讲论教义,称为“安居”。这种组织主要在于约束自己的言行,达到教育的目的,还不是系统的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