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伦和亚述的学校

巴比伦和亚述的学校产生于何时?有的学者认为至迟在公元前 3000

年代中叶已经出现学校,到公元前 2000 年,学校已纷纷涌现;有些学者

则认为公元前 2000 年以后才有学校。

1902 年至 1903 年,考古学家发掘的叔拉帕克城,出土了许多泥版

书,学者们认为似学生的练习作业,约是公元前 2500 年左右的遗物。这个时候正是巴比伦逐渐成为两河流域南部最有权势的统治者之时。因此,有人推测学校可能就出现在这个时候。

本世纪 30 年代,法国考古学家帕拉在两河上游的马里城发掘出一所

学校的遗址,被认为大约是公元前 2100 年左右的学校。马里城在幼发拉底河岸,离古巴比伦城不远。前苏联教育史学者沙巴耶娃推断马里学校是公元前 3500 年的建筑,是人类最先出现的学校。如果这样,这所学校

要比埃及于公元前 2500 年产生的宫廷学校早 1000 年。当然,这还有待于证实。这所学校不在神庙附近,而在政府衙门与宫殿之间,包括一条甬道和两间房舍,大间长 44 英尺,宽 25 英尺;小间的面积为大间的三

分之一。大间排列着 4 条石凳,可容纳 45 人;小间有 3 条石凳,可容纳

23 人。这种设计和规格很象学校的教室。以上两个房舍均无讲台和讲桌, 却放着许多学生的作业泥板。两个房间均四壁无窗,从房顶射入光线; 墙壁四周的底部安放着装有泥土的浅水槽,附近还摆着一个椭园形陶盆,可能是用来盛水和泥制作泥板的器皿,或是放置书写用具的。地上还散落着一些贝壳,可能是供学生计数用的,可以说是早期的教具。因此,有人推断这就是那个时期的学校。

考古学家还于 1899 年在尼波尔发掘出 20 块泥版书。当时还认不出它是一篇文章,因为当时没有人认识苏美尔文字。许多国家的学者经过整整 50 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 1949 年把它全文译出。这一泥版书说到帝王曾振兴教育,并因此而自豪。有人说:“我从幼年起就进了学校, 利用苏美尔文的泥版书,来学习文士的艺术。”许多苏美尔文献提及约在公元前 2000 年之初的学校。在许多出土文物中,有家长给教师和教师给学生的信,信中明确提到学校,称学校为“泥板书舍”;形容学校外

临市街,有学生出入的大门,还有供帝王对学生进行问询和考试用的房舍。有的文献对学校的作用进行了论述:“闭着眼睛走进去,睁着眼睛走出来,解决之道在于学校。”美国教授卢卡士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文士学校》中说:“现在发现的古代学校教科书和其他考古发现的文物,都说明至迟在古巴比伦王国时期(约当公元前 2000 年左右), 两河流域就诞生了学校;而且很可能比这早数世纪已有学校存在于该地。毫无疑问,约当公元前 18 世纪中叶,汉谟拉比统治时期,培养文士的学校已盛行于全境,即从现在的巴格达向东南方向伸展,直到沙特阿拉伯为止,学校都出现了。”

根据一些学者对两河流域发掘出的许多远古学校遗址的研究,学校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似乎是寺庙设立的,如在沙杜蓬发掘的词典和文学课本,就埋在寺庙的地下;第二类似乎是宫廷或政府衙门设立的, 如在拉沙(即今桑卡拉)和马里城所发掘的学校都邻近皇宫,在乌鲁克发掘的大量泥版书亦在皇宫的废墟中;第三类似乎是文士私立的,如在克什挖到的校舍,紧邻文士住区,在尼波尔发掘的许多学校用的泥板(包括学生练习作业、文学作品和参考书等),就是从文士所住的山上出土的。还在乌尔发掘出一所房舍,内藏约 2000 片小型的学校课本泥版书, 还有教材纲目等。一些学者研究认为,这三类学校很可能是并存的,特别是巴比伦古王国时期。

考古文献还说到当时两河流域学校的规模和组织。学校中有校长、教师和学生,他们互称“同事”,自称“学校的成员”。校长受到普遍尊重,被称为“学校之父”,是受师生敬仰的领袖,人们称颂校长是“塑造人性的上帝”,“真是我敬爱的神”,“你将我这不懂事的孩子培养成有人性的人”。当校长走访学生家庭时,总是被安排在最荣誉的位置上,因为人们崇慕他是伟大智慧和知识的化身,博学多才,是“富有卓识的文士”。教师就是泥板书舍的书写者。有的文献写道:“他指导我的手在泥板上书写,教导我怎样好好行事和谈论好的意见,教导我注视那些指示人们取得成就的规范。”当时的教师已分科任教,至少在某些较大规模的学校中是这样。据文献所载,已有“教授计算的教师”、“教授测量的教师”、“教授苏美尔文的教师”、“教授图画的教师”等等。在教师之下,还设有辅助教师,或称导生,由年长而准备充当教师者充任,在教师指导下,从事教学的辅助性工作,如给学生布置作业、书写范字、改正错误、听学生背诵等等。除校长、教师、辅导教师和学生以外,学校还设有监督,直译就是“泥板书舍的管理人”,主要职责是维护校规校纪。此外,还没有图书馆员、学生出席检查人员、鞭责学生人员、校门看守人员等等。

从上述所述可以推断,有些学校的规模已经不小,可能由僧侣主持的学校规模最大,最为兴旺。根据发掘的资料,当时已有不少图书馆和观象台;当时已有收藏二、三万件泥版书的图书馆;图书馆把历代资料收集后,还要作整理和翻译工作。这些图书馆和观象台都附设在寺庙学校之中,由僧侣所操纵。由僧侣培养各种专业人才既是客观需要,也更为便利。除寺庙学校之外,还有书写家私设的学校。这些书写家往往在家中收徒教学,进行师徒传习。书写家私设的学校和寺庙学校比较起来, 寺庙学校水平高深,以培植高级幕僚为任务;书写家学校的教学水平较

低,仅仅培植一般文书工作者,主要传授关于行政和司法方面的一般知识,如信函格式、书写技术,以及数字计算、如何订立契约等。所以, 寺庙学校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