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进行重义轻利,廉洁奉公,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教育

“重义轻利”,“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在我国数千年的文化史上一直占主导地位,正是在这种道德的影响下,我们中华民族才能以正确的是非标准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为创造高度的物质文明表现出极大的凝聚力、创造力。我们结合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重义轻利的道德传统教育,使学生认识到

在商品大潮中要坚决抵御住金钱的诱惑,要把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与国家利益、民族的利益结合起来,做好人,不损害国家,不损人利己。

在重义轻利道德理想的影响下,廉洁奉公,勤劳俭朴成为传统美德。 但由于教材编写的思路限制,中学历史教材中有关廉洁奉公的内容编写

有所不足,此种不足,我们通过历史讲座、黑板报来弥补。如以“三知”为由拒收暮夜金的东汉时的杨震,南朝责打行贿门生的中书通事舍人顾协,出示“两袖清风朝天去”牌示的明代的于谦,并把对他们的介绍与教材中涉及的林则徐为官清廉和朱元璋严惩贪官污吏的内容结合起来,加深了学生对党中央领导的反腐败斗争的认识。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勤劳俭朴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数千来年国邦盛民殷的内蕴所在。在这方面,我们的教材表现得极为丰富。比较的力量是最雄辩的力量。秦王朝十五年短命,是因为秦的暴政,是因为有被郭沫若称之为侈靡家的秦始皇的辅张;汉兴四百年之久,且有文景之治,是因为汉文帝节俭;隋兴于隋文帝节俭,而亡于隋炀帝奢侈,“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朝大诗人李商隐对此概括得是何等的好。加强对学生进行勤劳俭朴的美德教育,增加了学生抵制“能挣能花”和“不能挣也要比着花”的超前消费超前享受等不良风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