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寓教于乐,把课外教学放在爱国主义教育娱乐性活动中进行, 在活动中巩固知识,强化知识的掌握水平

目前,许多学校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经常放映一些历史题材的爱国主义影片,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感情。影片的故事内容,学生根本没有经历过,如果没有一定的组织和引导,学生会为凑热闹而看电影,根本不会与影片中人物产生共鸣,从而使这种教育方法流于形成,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有一学校,为学生放映《打击侵略者》影片,内容是关于抗美援朝的,教师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去观看,以致于银幕上,当镜头停留在我军阵地被敌机轰炸, 只剩下战士一人,手持几乎碎成片的战旗屹立于阵地上时,此时,场内本应是一片肃穆气氛,相反,学生看到破旗时,却此发出了一阵“哈哈”大笑声。

通过这一点可以看到,这与放映电影的目的背道而驰。那么,怎样才能达到教育目的?那就是边放电影边讲解。这时的历史教师,就应该是解说员,放映前,由教师先向学生说明电影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使学生了解电影片中的故事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然后在放映过程中,由历史教师对重要人物和场合进行讲解。如组织学生观看《大决战》和《淮海战役》时,每出现一位战役领导人,历史教师都要向学生介绍其姓名、职务,在战斗激烈时,教师要强调学生注意大战发生的地点或地区,放映结束时,教师点明此战役的歼敌人数和战役本身对解放战争的影响。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基本上在脑中把课本上学过有关淮海战役的知识又复习了一遍,而且这一遍是在无意中复习的,生动具体、印象深刻。这就不仅使看电影与教材知识挂钩,有利于掌握知识,而且把先烈们为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生动画卷展现在学生面前,进行了一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这种方式不宜过多组织进行,适可而止,如果次数频繁,不仅会造成时间上的紧张,而且会使学生心系电影,影响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