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课程改革运动

50 年代末和 60 年代,美国出现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或革新,其目的是要在全国范围内重新形成整个课程内容,同时采用一套新的方法论。(11)这次改革在强度上不亚于本世纪头二十年中的改革。改革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积极要求改革的人有学人即学院教授,他们抱怨中学生程度差。有的是强烈要求美国在“冷战”中保持世界霸权地位的人,他们关切培养科学家、工程师。有的属重视子女升学的中等及上中等阶级的家长,他们渴望子女得到更好的教育。我们已指出过, 50 年代美国对其公立学校的批评,焦点在学业标准低。要求改革的人们的呼声是“回到学业标准”,求得“学生优异”。为了提高学业标准,或者说提高教育质量,美国这时曾有过许多措施。

根据《国家科学基金会法》成立的国家科学基金会,致力于加强中学及学院的科学教育和科学的基础研究,拨出了大量经费,进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课程修改的项目,资助教师的再训练。(12)

更重要的,是根据《国防教育法》的规定,美国教育总署(当时美国尚未成立联邦内阁级的教育部),极力推动和扶持科学、数学、现代外语这几个方面的研究和革新,并给予指导。

可以说, 50 年代末和 60 年代,美国朝野上下,国会,联邦政府(通过它的教育总署,国家科学基金会),大学学人和中学教师,专业组织(如全国教育协会,全国科学院,各种学会),私人慈善机构(如卡内基基金会, 福特基金会等),都纷纷大力资助和开展中学课程改革的实验。对中学要教的各个学科,制定了各种新的教学大纲和编出了新的教科书,出现了“新课程”。先是在自然科学和教学方面进行课程改革,然后也扩展到人文及社会方面的学科。这里不能一一备述,且举为人捻知的几种,以了解其梗概。

  1. 学科结构改革 这次改革的特点是主要着重在学科结构方面。下面举几种文理两科方面的方案。

·物理科学学科委员会(PSSC)物理学。这个委员会 1956 年成立,是最早的一个,工作由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杰罗尔德·扎卡里亚士主持,编出了《PSSC 物理学》及实验教材。这个学程在于使学生熟悉现代物理学的两个中心观念,即:波粒二象性,现代原子概念。(13)它强调物理学的逻辑单元, 总是用前面的材料来澄清随后的材料,例如,波和粒子的观念一再出现,每次都进一步对这些观念进行更深的综合。这种特性,加上对尚不清楚的概念的探索,与学程紧密相联着的实验,电影中的观察,课文中经常对各实验的分析,就造成把物理学理解为对宇宙中秩序的继续不断的探寻。人们对物理世界的解释结构的这种一贯探寻性的性质的掌握,既是这个学程的主要目标,也是其教育学的主要特征。(14)

·化学键法方案(CBAJ)和化学材料研究(CHEMS )。前者由厄尔翰学院化学教授斯特朗担任主席,探索在化学领域提出理智问题的可能性,试图把新的化学学程围绕化学键这个中心论题来组织。后者由明尼苏达大学化学系副主任奥康纳主持,围绕实验编制教材。

生物科学课程研究(BSCS)。由美国生物科学协会建立,主持人是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格拉斯博士,其主旨在使中学生物学能让学生了解他自己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提出了“新生生物学” ( Renascent Biology)。(15)

·中学教育研究组(SMSG)和伊利诺斯大学中学数学委员会(UICSM )。前者于 1958 年夏在那鲁大学的贝格尔主持下开始工作;后者由伊利诺斯大学

的贝伯曼建立。结果制定了新教学大纲,要求用数学发展的新材料充实中学的数学这一学科,并要学生必须理解数学;它包括这样两个要点:让学生发现一些原理和规则,要他们使用语言精确。

上述项目是数理学科方面的。这些项目,除伊利诺斯大学中学数学委员会是由私人基金会资助的以外,其余都是国家科学基金会倡导和拨给经费的,它们都是由大学教授主持制定的。

·表达英语计划(Project English Program )。1958 年美国的全国英语教师协会等组织,在《英语教学上的基本争端》这一声明中,指出英语教学改革需要有一个基本概念,作为英语的一序列学程的根据。全国英语教师协会 1945 年指派的英语课程委员会于 1960 年发表题为《国家利益与英语教学》的报告书,主张“英语〔美国本国语文〕以语言、文学和作文为中心”。依据这个方向,美国教育总署主持制定了“表达英语计划”。这个新路子包括三个观念:(1)感应地教和学英语,(2)尽力建立英语课程中的累积步骤,(3)文学、语言和交流作为这个学科的整体和相互关联部分的重要性。他们认为适当的英语阅读、书写和口头使用的教学,对美国是极其需要的(16)。

·表达社会学科(Project Social Studies)。美国教育总署还与其它联邦机构如国家科学基金会合作,制定了社会学科的新课程。1956 年全国社会学科协会发表报告书,确定美国中学的社会学科应教授的概念和价值的十二个论题和目标,其宗旨是要改进社会学科的教学”。(17)这时候,美国社会科学家批评了“逐步扩大的社区”这一理论框架。例如,学生首先学习和知道家庭,然后学习和知道街坊,然后学习和知道社区,然后学习和知道国家,然后学习和知道世界。他们主张中学社会学科的学程按学科来设,如“中学社会学”,“中学人类学”,“中学经济学”之类。也有人主张“逐步扩大的社区”这种安排,代之以社会科学的概念为基础的计划。

·现代外语。在美国现代语言协会的推动下,从九年级(相当我们的初中三年级)起在外语教学上实验了新的“听一说法”(the audio-lingal approach)。这种外语教学制度渊源于结构或者“语言-发音方法”。它在训练耳朵和舌头,其基本原则是认为语言(language)从根本上说是声音从嘴巴到耳朵的交流系统,因此必须使学习者通过言语(speech )交流来学习和掌握。在外语学习的初期阶段,首先是学得技能,而不是积累事实。

此外,还有地学、古典著作、音乐教育等学科的改革。总之,我们看到, 这次美国的课程改革是全面的,并不止于数、理、外语这三个方面。这次改革的特点,是自上而下的,由高等院校的专门学者主持进行的,是全国范围的。

  1. 改革的理论根据 美国的这次课程改革,除了各种社会势力强烈要求和大力推动外,它的理论根据是什么呢?也就是说,是在一种什么思想指导之下进行改革的?概括说来,可以说是认知心理学的教学理论。人们知道, 美国的心理学理论,从 30 年代起,在激进的行为主义影响下,不注重认知过程。这时期的教育理论受心理学上人格、心理卫生、个别差异这些分支的影响很大。从奥斯古德提出媒介说(mediation theory)和皮亚杰的主要著作翻译成英文后,美国人渐渐开始关注符号过程和思想组织了。这时重新探讨学习的性质,从而重新探讨教育过程了。对心理学的兴趣和心理学理论的新方向,与更好教给知识,一拍即合。于是心理学家热衷于并参与教育问题的

讨论。这时召开了许多次关于学校课程的学术讨论会。其中最为人称颂的, 是 1959 年全国科学院举行的匠兹·霍尔会议。几项全国性课程计划的主持人,心理学家,科学家等学者,共聚一堂,探讨了教育上及心理学上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布鲁纳把他为这次会议作总结的书题为《教育过程》,不是没有意义和原因的。这书在美国出版后,曾被誉为“课程宣言”。(18)“学科结构”一词,在美国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有了与“设计教学法”同等的影响,不仅为一部分教育家所注意,而且为学人们所注意。在课程上,它取代了“核心课程”、“生活适应教育”等口号。(19)

布鲁纳从整体论(holism )的观点出发,认为真正地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人们总是获得一个结构,这结构不止于一些单独的原理和技能的集大成。他说,“不管我们挑选来教的是什么学科,都应让学生懂得它的基本结构。”并说,“抓住一个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以让这学科与其它许多事物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懂得它。一句话,要学习结构,就是要学习怎样把诸事物关联起来。”(20)在布鲁纳看来,正是由于被认为太难而在学校推迟教的那些学科,浪费了许多宝贵光阴。因此,布鲁纳在谈到对学习的预备状态时,提出了他的一个有名的论点:“用理智上诚实的某种形式,能够把任何学科有效果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他本人就曾与哈佛大学的数学教师一起实验教九到十二岁的儿童学习高等数学中的集论,儿童并不难理解。(21)在学习理论上,布鲁纳不赞成“刺激-反应条件化理论”,而是“认知论”的拥护者。他认为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是不同的,而教育上过份集中在分析思维上了。他说,“心灵成长,不是联想或者刺激-反应联结或者目的-手段准备状态或者其它什么之逐渐的连生作用。”(21)布鲁纳很注重“要学习的动机”或者“要学习的愿望”或者“要学习意志”。他认为理智活动可以成为小家伙们的昂扬激奋的探险。

这些看法是当时美国广泛为人们强烈感兴趣的。它为用现代科学知识充实中学课程的内容,提高学业标准,追求成绩优异,提供了理论依据。

当然,这并不意味美国仅有一种教学理论。除认知心理学派的教学理论外,还有操作条件反射心理学派的教学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教学理论, 本节的任务不是论述各派教学理论的观点,只需说明,在美国这次课程改革中得势的是认知心理学派的观点。

美国的这次课程改革,是一次规模很大的运动。国家科学基金会拨给经费制定的计划, 1956~1975 年共有 53 项,其中 43 项是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 10 项是关于社会科学的。这些计划聚集了美国全国有名的学者来给中学课程要反映的最新知识和最好方法提建议。这时期之末,国家科学基金会对其课程发展活动进行检查时,显现出新的科学课程的成功远远超出其它课程发展活动。在 1976~1977 学年度,美国约 20%的学区中七到十年级采用一种由联邦支助制定的科学课程, 40%的学区采用一种以上。在小学, 也有 30%的学区至少采用一种。(23)然而,据古德莱德指出,并不是美国所有 24000 所公立中学和 85000 所公立小学都受到改革的影响。特别是农村学校实际上仍然未被改革运动触及到。

古德莱德还指出,美国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缺点是运动始终未与培养和检定教师的绪构和机构结合起来。虽然为了学会怎样使用新的教材,许多教师参加了在职进修班,进行再培训,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的参加减少了。因而,于在职进修班衰落并最后停掉时,没有源源不断的新教师来保持

新的课程继续得势。(24)同时,也未能把所有的参与者——各个学术领域的学者、任课教师、专业教育家——的贡献在某种经常的基础上统一和紧密协调起来。看来,一次大的课程改革要取得成功,需要师资培训和再培训跟上, 需要各学科的学者、任课教师、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的通力合作能经常化与制度化。这可以说是美国那次课程改革运动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