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认识技能获得论与群体动力学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应用于教学以来,出现了很多新的课题。例如,在“为学习计算机环境”或“智能环境”中,学习者的动机和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与发展是怎样的?他与其他学习者的关系又如何?等等,都是传统教育中从未遇见过的问题。面对接踵而来的新问题,不少新的提法与设想纷纷问世。认知技能获得论与群体动力学便是这类的尝试。这些理论尽管还处于前科学状态,但对目前计算机应用于教育都有不容低估的意义。例如,加里福利亚大学的琳博士同远西研究与发展实验室的费希尔博士

就对计算机和学习环境进行了分析,认为:从中获得的认知结果可分为主科知识和思维与逻辑推理的技能。后者是更高级的认知技能,包括策略计划知识,归纳推理、演绎推理。计算机学习环境具有相互作用性、精确性、一致性、激励性、复杂性、多途径解决的有备性等特征。而这些特征对更高认知技能形戌的影响,又将因为认知潜力与认知风格等方面的差异而不同。因此, 必须从多方面进行整体思维。

又如,朗特里又把卢因创立的“群体动力学”应用到教育技术领域中。他认为在计算机环境中,出现了一种与传统的教师控制模式不同的群体控制模式。见下图:

四、认识技能获得论与群体动力学 - 图1

在新模式中(上右图),学生能自由地交流,教师的重要性不仅被忽视, 甚至更为关键。教师必须是群体的领导者、推动者、中立的主席、顾问及观察者。整个说来,教师的作用是更多的适应性而更少的权威性。同时,学生之间也有不少有益的激励。这种激励对更高认知目标的获得,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对处理人际关系技能的形成,对合乎需要

的态度品质的陶冶等,都有莫大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