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小结

从本章所述,我们看到,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要素主义教育思潮曾促使美国的教育改革特别注重“国家需要”和提高学业标准。之后,浪漫主义教育思潮则极力强调“人的需要”,强调发展个性和学习者中心,复活了早年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儿重中心”一翼的主张。教育改革的钟摆始终在两极端之间摆来摆去。我们觉得,这两派虽各执一词,趋于极端,有的保守些,有的激进些,他们都是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完全拥护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尽管浪漫主义批评家也主张美国官僚政治的教育体制应改革,但不涉及美国社会制度,他们只主张改良。与前两派不同,“新马克思主义者”批判的锋芒指向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本身,希望根本变革美国的经济和政治,从而根本变革美国的教育。看来这还只是一种长远的理想。教育这一社会现象, 总逃不出它处于其中的那个社会当时的种种条件的制约。教育顺应社会变化而自身产生改革,是必要的,有益的,可能的。这样,我们看战后美国教育改革经验也许有些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