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回到基础课去”运动

尽管通过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及其它途径,增进基本技能的教学, 早就在进行了,但“回到基础课去”在美国是 70 年代才听到的一个名词。这

一要求在 70 年代前期开始在许多学区表现出来。美国这时教育界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的。

众所周知,美国的 88 届国会有“教育国会”之称,它通过立法,大力资助美国各级各类教育事业。这届国会还根据《1964 年公民权利法》中的“教育机会均等项目”,给予公立学校特别援助,以实现“废除学校种族隔离”。这届国会还根据《1964 年经济机会法》,为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受教育者提供援助,让 18 岁以上的人有受到基本阅读训练的机会,鼓励学校让“处境不利的”即贫穷的儿童能及早就学。88 届国会的这些承诺,在《1965 年初等及中等教育法》中,大大扩充了。该法第一条规定给予学区经济援助,使之承担帮助学校里低收入家庭儿童的任务,让这些学童受到所需要的教育。第二条规定要为公立及非牟利私立中小学购置书籍。第三条规定为把社区年的教育力量联系起来拨给经费。以便通过大学、公立学校、非牟利私立教育机构以及州教育厅的通力合作,进行教育研究并推广综合项目。第五条规定直接给州教育厅拨款,以加强它越来越迫切的领导任务。为实现这一切,美国联邦教育总署的预算大幅度增加。在这些努力下,各种补偿教育项目,作为社会救济的工具而开展起来。(32)

但是美国学校教育的成效如何呢?这成为美国公众关切的事情。

据说, 17 岁当中职能性文盲(美国人口普查局用的术语,指未上完六

年学的人)达 13%或者更高。学生及格了并升到下一个年级去,是因为他们的个子长高了,而不是理智与情感等得到了应有的发展;这就是人人皆知的“大多升级”。“分数贬值”,给了学生不配得到的分数。许多教师着眼于搞奇特的选修与基本学程之间的平衡。学生们避难就易,摆脱较扎实的基本学科,挑选轻松的选修。这是美国的学校中存在的弊端。

美国全国教育进展评定于 1970~1971 年度、1974~1975 年度和 1979~ 1980 年度,前后三次就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了调查。结果发现 9 岁的儿童的阅读技能在这十年中稳定上升, 1971~1980 年间积点平均增加 3.9%。九岁的黑人学生的语言成绩平均增加 9.9%。在这同一时期内,13 岁和 17 岁的人的阅读技能也是稳定的。但是在中学生得到的分数每年上升的同时学业性向测验(SAT,一作“学习能力倾向测验”)的平均分数却下降了。这种测验是每年对 100 万中学的高年级学生举行的。1975 年,美国的学院入学考试服务社宣称学业性向测验的分数自 1964 年以来一直下降。如 1966~1967 年度语言成绩平均为 466 分,数学为 492 分。1974~1975 年度分别下降为 434 分和

472 分。对是什么造成了学业性向测验分数下降的分析未得出结论来,引起最大注意的一种解释是集中在学校的状况上。在所列举的许多点中,有一点是说“降低了对读和写的注意”。批评者责备说标准太容易达到了,大多升级的学校成绩差得很。分数上升和学业性向测验成绩下降引起了人们的愤慨。雇主对中学毕业生的阅读和算术成绩不满意,学院招生人员和商业组织抱怨中学毕业生的技能不够,参与学校事务的公众对他们看到的学校感到失望。(33)

加之,美国少数民族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的要求也有增无减。美国社会普遍地转向于保守主义,感到学校变得太纵容了,结果导致学生的纪律坏,成绩差。

凡此种种情况,使得家长团体要求州立法者更加注意学生的基本技能。这便成为要求学生最低限度能力测验(MCT )及格的一股强劲冲击力,并造成“回到基础课去”运动。于是“回到基础课去”几乎成了美国教育界的人心所向。民意测验有 76%的人赞成“回到基础课去”。(34)“回到基础课去” 运动是美国这时对开放教育和学业性向测验分数下降的反作用。

然则“回到基础课” ( back to basics,一作“回到基础学科去”) 意味什么呢?论者见仁见智。归结起来说,它包括下列诸要求:

·小学应更多地以读、写、算为重点;

·中学应更多地注重英语、科学、历史、数学;

·学习活动应更经常地由教师指导;

·应更多地强调练习、复述、作业、评定;

·纪律应严格,服装要合学生仪表;

·升级应按成绩,而不是年龄或在班级的时间;

·应从公立学校课程中丢掉种种“虚饰”,这类“虚 饰”很多,从休闲时间讲课文,到学习人际关系和重大社会争端都是;

·取消选修,传统的学程如英语语法和美国历史都应必修;

  • “新数学”和阅读中的语言学方法之类的革新应取消;

·爱国主义应成为课程的根本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所谓“基础课”,主要是指智育或学术教育的一些内容,而“回到基础课去”也不免象走到传统学校的老路。当然,以“基础课”为着眼点的这些要求,也引起了美国教育家之间的许多争论,意见不一。有些人的看法是:美国大多数的学校从来不曾从基本技能这一重点退却过,学校里更多地以创造性和“人文主义化”为重点的尝试不过是敷衍塞责和零敲碎打的。另有些人则觉得:较新的办法同传统的办法一样也是在养成基本技能;并且, 学生成绩的实质性提高,通过强调情感目标及认知目标两者而取得的,比通过传统地强调机械习得认知技能而取得的,可能还要更多些。许多人认为: 公众中出现为要回复到基础学科去的诸种要求,是头脑简单地处理复杂问题的尝试,并且可能对美国公立学校造成有害的后果。

许多教育家不赞成回到基础课去的一些要求,得出结论说,过分强调那些相当机械的技能,会减损学生学习包括颔会和推理的高档技能。1979 年美国全国数学教师理事会主席就发表这个看法,她说该会自 1975 年以来一直就公开批评狭隘的以计算和死记硬背的学习为重点。同样,美国的视导和课程发展协会主席告诉众议院小组委员会说美国全国数学成绩下降是由于“过分强调回到基础课去和机械的计算”。他得出结论说,“我们承认基本技能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也相信均衡的教育,包括计算技能和有意义地使用这些技能这两个方面。”(36)

我们扼要地叙述了“回到基础课去”运动的内容和对它的不同意见,现在要进而看看这运动在美国不同的州和学区采取些什么形式。

作为对公众的抱怨和要恢复“基础课”的要求的反应,美国许多州通过了法律,规定公立学校要对基本技能进行最低限度能力测验。“回到基础课去”运动的最大而最重要的表现,是全美国通常以全州为基础在学校和学区采取最低限度能力测验课程。

在许多学区,强调发展概念理解的“新数学”被砍掉了,以便于数学运演和计算的训练。强调年级制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机械练习和复述的“基本学校”开办起来,部分地也是愈来愈强调在学校里发展基本技能这一要求的表现。

最低限度能力测验规定一个学生升级或者毕业必须达到的分数。这办法在美国有些地方已行之多年了。如科罗拉多州丹佛市从 1960 年起就实行了。学生在中学毕业时不会阅读不会做简单算术,这种情况“激怒”了美国大多数州在 70 年代后期采用的最低限度能力测验的形式。到 1979 年,美国有 39 个州制订了小学和中学的能力测验。其余的州也在考虑这样办,或者研究用另外的做法来进行全州测验。大多数学区这期间也搞好了自己的计划。

1974 年,印第安纳州格里(据我国地图出版社《世界地图册》,旧译“格雷”)市教育委员会扩大了毕业必具条件,要求“在阅读、口头和书面交流、数学等方面都达到熟练程度”,并采取措施帮助各级成绩差的学生。

宾夕法尼亚州教育委员会在从 1976 年开始 1981 年完成的“81 方案”中, “以儿童和青年在各级中应取得的能力(competence)来重新界说公立教育的宗旨”,并要求“制定一个规划,把州的课程和毕业必具条件,从学程、学分、卡内基单位,转到新确定的能力上来”。规定中学毕业生,要有基本技能和生活职分这两者的能力。这里说的“基本技能”,指读、写、说、算、身体灵巧、解决问题、人际关系。而“生活职分”,则指公民资格、工作、

休闲、家庭生活。计划在 12 个学区试点的基础上,再来制定全州和地方最低限度能力测验的项目。看来,能力测验运动还将进一步继续有所扩大。这种测验是美国“回到基础课去”的一项具体措施。它有点类似于会考,但似乎不限于学业成绩。从宾夕法尼亚州的事例看,有从能力的角度抓普遍的教育质量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