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扩充时期

美国的整个教育系统(亦作“教育体系”,“教育制度”),从 19 世纪下半叶到本世纪初最终形成起来以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获得了相当大的发展。因此,美国教育史上有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这个时期为“扩充时期” 的。这时美国的教育家颇有一种洋洋自得的心情。典型的例子是卡伯莱

(Cubberley, Ell- wood P. )在他 1919 年出版的《合众国的公立教育》一书中,所持的美国的“公立教育取得辉煌胜利”的看法。他的这一看法从20 年代到 40 年代在美国一直占支配地位,虽然有人认为它是过于乐观的和天真的①。卡伯莱列举的美国教育取得的胜利有如下这些:(1)征税办教育;

(2)消除穷人学校观念;(3)废止学捐和柴火费,使学校成为完全免费的:

(4)建立视导制度;(5)消除宗派主义;(6)通过增加中学和州立大学, 使教育系统扩大并完整化,(7)开办师范学校,培训教师,(8)建立分年级的教学制度;(9)各级教育均向妇女开门。②

这确是 19 世纪下半叶和 20 世纪初美国教育取得的种种成就的一副很好的写照。我们知道,美国正是采取了征税办学,才使教育经费有了比较稳定可靠的来源,建立起来了公立教育系统,这是一。其次,消除了“穷人学校” 这个人们认为不光采的观念,就为当时普及义务教育扫除了思想障碍,使普及义务教育的观念为美国广大人民所接受,这对普及义务教育得以实现是很重要的。再次,消除宗派主义,使得教会与教育分离,这促进了美国民族的统一;虽然美国还保留了各种教会办的私立学校,但在整个国民教育系统中占的比例很小。看来,在这些胜利中,有两点经验可以说是最主要和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立了庞大的公立教育系统,使得提高整个美国人民的学历(亦作“人均受教育年数”),或者说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科学水平,成为可能。另一点是开办美国人说的真正配称“大学”这个名称的大学,使美国的学术和科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到第一次大战爆发时,美国先后有 1 万多学生到德国的大学留学。③他们归国后,锐意改革美国的高等教育,办真正名符其实的大学,推动和提高美国的学术水平。他们对美国的贡献是值得称羡的。

二次大战后的几十年中,美国对学校教育的作用究竟如何,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看法,美国人自己对持不同看法的人称之为“修正主义者”,所谓“修正”就是指修改了上述占支配地位达 20 年之久的卡伯莱的论断。一种是“文化主义者”,他们认为学校教育在美国文化的洪流中起的作用不大,比起家庭、教会、社区、图书馆、报纸、博物馆、野营、无线电广播、电视等等的教育作用来,要小得多。简言之,美国学校教育的作用是不大的。这是轻视

的一面。另一种是激进派,或者说新左派,兴起于 60 年代后期和 70 年代初, 他们认为美国公立学校给了美国人民一种错误的教育,它是美国既成社会秩序即现行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之心甘情愿的代理人。在激进派看来,美国的那种学校是种族主义的、实利主义的、剥削的,资本主义的、有阶级偏向的、无可救药的官僚主义的,因而是需要加以根除的传统社会机构。一句话, 美国现有的学校起的是坏作用。①这是完全否定的一面。有趣的是,文化主义者近来在改变他们的观点,觉得要重新强调公立学校的历史作用。激进派或新左派的声浪也渐渐趋于沉寂。详细论述这两种情况不是本节的任务,这里只能简单提一下,说明美国在它的学校教育的评价中有轻视和完全否定这样两面。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美国各级教育发展的状况是怎样呢?我们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即 1918 年,美国密两西比州最后一个实现普及

义务教育,至此美国全国实现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自 1874 年密执安州高级法院宣布卡拉马祖案判决后,公立中学(high school )迅速得到发展。1862 年通过摩雷尔法(旧译“摩雷尔法案”)后,促进了美国公立即州立高等院校(美国没有国立大学)的增多。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初等、中等、高等这三种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具体情况见表一、表一 表三。

从表中所列美国教育发展的历史统计数字,我们看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初等和中等教育,从学龄年龄组入学人数百分比(即我们通常说的普及率)、日平均出席人数(即我们说巩固率)、中学生毕业人数(即我们说的合格率)这几个方面看,都在逐步上升。入学率达 81.6%,学年在不 断 延 长 , 中 学 毕

1—1 扩充时期 - 图1

资料来源:美国商务部人口普查局,《美国历史统计:殖民地时代到 1957 年》, 1961,P.207.(注:未包括私立)

表二 美国高等院校数、教师数及学生人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 1950 年)

1—1 扩充时期 - 图2

资料来源:同表一,P.210—211.

表三 1940 年和 1950 年美国人口平均上学年数(按年龄、性别、肤色)

1—1 扩充时期 - 图3

资料来源:同表一,P.214.

业的达 59%。至于高等教育,院校数、入学人数、教师等都逐渐增多了。入学人数达 18~21 岁年龄组的 29.88%,特洛认为这表明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已从尖子主义(亦作“英才主义”)阶段跨入了大众阶段。⑤美国人全体的学历在不断提高, 1950 年达 9.3 年。但是我们也看到在美国白人与非白人受

教育的机会是不平等的,非白人比白人上学的平均年数要短些。如 1950 年男

性白人为 9.3 年,非自人则只有 6.4 年,女性白人为 10 年,而非白人只有

  1. 年。

从表三还给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就是,年龄越大,增高越少。如, 25~ 29 岁在 1940~1950 年从 10.3 年增高到 12.1 年,而 50~54 岁在这同一时期中只从 8.4 年增高到 8.7 年。我们说,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普及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它关系到一一个民族的素质。在这一环不把根基打好, 搞扎实,以后靠“成人继续教育”,或“业余教育”,或“补偿教育”,就会是事倍功半,很难补上去的。“终身教育”,“回归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只应是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的教育,进修教育。要不惜血本把中、小学办好,这是从美国的经验可明显得出的体会。

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教育数量上有了很大的发展,确实是“扩充时期”。质量如何呢?这是争端之所在。为了明确争端,我们需要对扩充时期美国的教育是在什么教育思想(哲学或理论)主导下发展的,作些叙述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