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主要原则

教育测量和评价的主要原则,就是在进行教育测评活动时所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1. 目的性原则

测评活动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不能为测评而测评。测评的标准、方法、步骤都要根据测评目的的需要来确定。测评目的越明确,测评者和被测评者就越容易在测评目的指导下统一认识、协调合作,测评活动的效果就越好, 效率就越高。一定要防止那种无明确目的和计划,或只凭长官意志、主观臆断的滥评现象。

测评活动的目的要正确。教育测量和评价作为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寻求教育活动的最优化方式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一切教育测评活动的最终目的,都要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为此,设计测评方案和实际进行测评活动时,要注意使学生积极参与测评过程,指导和帮助他们进行自我测评,利用测评结果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测评要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还要注意保护和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1. 科学性原则

教育测量和评价的全过程都要科学、合理,所采用的测评指标、方法、

步骤等都有一定的理论或实践基础,由此而得出的评价结果也是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

要以教育目标作为测评的客观标准或确定测评标准的依据;根据教育目标确定的测评指标体系一旦确定就不能随意改动;对同一类测评对象要采用同一测评标准,而对不同的测评对象必须采用不同的测评标准;测评过程搜集的信息要尽可能及时、准确、丰富、全面;对测评信息的统计、分析,要尽可能采用有一定理论和实践依据的、合乎逻辑的方法;要注意教育测评活动中客观性和主体性统一的特点,尽可能防止主观因素或错误的价值观对评价结果的干扰和影响。

  1. 实践性原则

教育测量和评价要有益于教育实践活动,其本身也能够经得起教育实践的检验,并在教育实际中切实可行。

在满足目的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教育测量和评价活动不应该增加教师和学生太多的负担,测评的方法、手段要与实际的教育环境和条件相称。要尽可能少地占用教师和学生的时间、精力及物力、财力,但要尽可能多地获得测评的实际效果,即实现测评活动本身的最优化。实践性原则还要求,在相同的条件下,用相同的测评方式所得到的测评结果是相同的,也就是,测评活动具有可重复性,这样的测评结果才是真正可靠的。这实际上是教育测评的科学性原则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目的性原则保证了教育测评对教育系统的有效性;科学性原则保证了教育测评活动本身的可靠性;实践性原则保证了教育测评的可行性。因此,教育测量和评价活动必须遵循这三个最基本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