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实验观察能力培养

  1. 明确实验观察能力培养目标的意义

观察能力是指进行有意识的、有计划的、持久的知觉活动的能力。实验观察能力是指能够观察化学实验现象(通过必要的变革和可控制的现象), 排除各种偶然、次要因素的干扰,把握住研究对象的本质的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培养显然主要与化学实验相联系,学生的外在行为表现为“眼动”。

观察能力是化学教学大纲规定的要培养学生具备的四种能力之一,因而是化学教育目标的基本内容之一。我们认为,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既是结合化学学科的教学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主要而有效的途径,又是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和进行化学学习的基本条件。我们将实验观察能力培养作为化学教学中观察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可以突出化学学科教学的特点;而将实验观察能力与实验操作能力区别开,并使之相对独立出来,有利于进一步引起对观察能力培养的重视。我们相信,明确地将实验观察能力培养列为化学实验教学目标的基本内容之一,有利于大纲中观察能力培养要求的进一步落实,也有利于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1. 实验观察能力培养的基本内容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要包括对下列观察能力的基本品质的培养: (1)观察的目的性。

明确观察的对象、条件和要求。即做好观察前的准备,掌握观察的计划、步骤。比如能够明确实验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探索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 知道先看什么,后看什么等。无明确目的的观察,只能是一般的感知活动而不是真正的观察。

  1. 观察的条理性。

观察时能够遵循合理的顺序和系统步骤。比如,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或按照位置的前后顺序、远近顺序等进行观察,观察活动应有条理,而不是杂乱无章。

  1. 观察的理解性。

在观察过程中,能够积极开动脑筋,使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积极影响观察, 以理解观察对象,使观察更为深刻、全面。即俗话所说:“会看的看门道, 不会看的看热闹”。

  1. 观察的敏锐性。

一方面能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迅速地做出反应而不迟钝;另一方面又善于发现那些容易被忽视或在其他较强刺激掩盖下较弱的但又是很重要的实验现象。

  1. 观察的持久性。

在整个观察过程中,能够自始至终保持高度的、同等的注意力,而不是在实验开始时由于新奇的刺激而高度注意,随后却慢慢地失去耐心,不认真观察。

  1. 实验观察能力培养目标的制订

上述实验观察能力的五种品质,是实验观察能力培养的基本内容。各个品质之间不存在水平高低,而是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但学生在形成这些品质的过程中,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这就使我们有可能根据学生在形成观察能力的不同品质时表现出的水平差异,像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那样,来制定实验观察能力基本品质的学习水平分类体系。不过,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刚刚开始,我们还不能对每种品质的不同学习水平进行详尽的描述,但我们至少可以对其做出粗略的划分。例如,可将观察的目的性划分为 3 个学习水平, 暂时分别称为 1 级、2 级和 3 级。3 种水平的意义粗略界定如表 8-1。

表 8-1 “观察的目的性”三种学习水平的意义

学习水平

意 义

1 级

知道观察的目的,但比较抽象而不具体;不明确观察的重点与步骤

2 级

基本明确观察的目的,知道观察的重点是什么,但还没有观察的具体方案

3 级

明确观察的目的,观察之前有较详细的观察计划,拟定的观察步骤正确、合理

观察能力的其他品质也可以作类似的界定。随着我们对化学实验观察能力测评实践的发展,逐步掌握大量的学生在有关方面差异表现的资料,就可以对各种品质的学习水平做出更加清晰、合理的界定与说明。

在具体制定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培养目标时,首先根据实验活动的具体内容,确定要培养的观察能力的基本品质的内容,然后依据教学计划的总体安排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能够达到的适当学习水平。请看表 8-2 所列示例。

表 8-2 观察能力培养目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活动内容

观察能力培养内容

学习水平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观察的条理性

2 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