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试题的信度

一 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是教育测评常用的一种统计量数。在利用信度、效度、区分度的指标评价试题质量时,也必须用到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因此,在讨论试题的信度之前,有必要先了解相关系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相关系数是表示两列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一种统计量数。所谓相关是指两类事物或现象在发展变化的方向上相互联系的状况,一般有以下三种相关状态:

正相关——两列变量的变化方向相同,即一种变量有增大或减小的变动时,另一变量也同时发生增大或减小的变动。例如,人的身高和体重之间就存在正相关。

负相关——两列变量的变化方向相反,即一种变量有增大或减小的变动时,另一变量却同时发生减小或增大的变动。例如,练习次数和错误出现次数之间就存在负相关。

零相关——两列变量的变化之间没有明显联系,即一种变量有增大或减小的变动时,另一变量只作无规律的变动。例如,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其身高或和体重之间就是一种零相关。

相关是自然界或社会中常见的一种现象。要注意的是不能将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混淆,即当两列变量存在相关时,不能认为一种变量的变化是另一种变量变化的原因或结果。

相关系数不仅表示两列变量之间相关的方向,而且还能表示相关程度的大小,常用 r 表示相关系数,其取值介于-1.00—+1.00 之间。当 r>0 时, 表示正相关;r=0 时,表示零相关;r<0 时,表示负相关。r 的绝对值越大

(越接近于 1),表示相关程度越大;r 的绝对值越小(越接近于 0),相关程度越低。相关系数并不代表相关的比率或百分数,更不是单位相同的相关量的度量。

当两列变量都是等距变量且都来自于正态总体时,相关系数可用皮尔逊积差相关(Pearson’s product moment correlation)公式计算,其公式如下:

N

∑(Xi − Mx )(Yi − MY )

r = i=1

N •SX • SY

(式4 − 3)

式中,Xi,Yi 分别为连续变量 X,Y 中的成对数据;MX,MY 分别为 X,Y 的平均数;SX,SY 分别为 X,Y 的标准差;N 为被统计的成对变量的数目。

如果直接从两列变量的原始数据计算相关系数,可用下式:

N 1 N N

∑Xi Yi − N ∑Xi • ∑Yi

r = i=1

i=1

i=1

(式4 - 4)

这样求出的相关系数被称为积差相关系数或皮尔逊相关系数。在化学教学测评中,学生的考试分数常用百分制表示,其性质符合积差相关计算公式

的要求。在利用上式计算相关系数时,要注意两种变量要成对取值,成对值的数目一般要大于 30,且两列变量都呈正态分布,以保证计算出的相关系数稳定、可靠。

当我们所收集的数据不属于等距变量,例如,用等级变量(A,B,C,⋯) 或分类变量(及格或不及格)表示时,需要采用其他方法计算相关系数。这将在以后的篇幅中,结合其具体应用再作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