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

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无论是对于宏观经济运行还是对于微观经济活动,证券市场都产生着多方面的影响,其基本经济功能如下:

(一)筹资

在商品经济运行过程中,货币在社会经济体系中的运动,实际上是货币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流动与循环。而货币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循环运动中,不同类型的经济单位在任何一个时期的货币收入与支出不可能完全相等,无论是企业、居民和政府部门,在现实经济活动中,都会出现收支不等的情况。因此,可以将经济运行中的各货币收支单位按其收支状况概括为三种类型:其一为收入大于支出的结余型,其二为收入小于支出的负债型, 其三为收入等于支出的平衡型。一般情况下,居民部门多属于结余型或平衡型,可视之为净储蓄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往往在负债型和结余型之间摆动,但大多情况下是处于负债状态。这样,一方面,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经常作为资金的需求方,需要筹集资金来满足其经济和政治行政活动的需要;另一方面,居民部门作为资金供给方,经常在寻求投资的渠道。这就是说,需要在资金需求者与资金供给者之间融通资金,以维持和推动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证券市场则以证券形式为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融通资金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机制和场所,从而解决了资金供求的矛盾,实现了筹资和融资的功能。

(二)定价

证券价格的确定,实际上是证券所代表的资产的价格的确定。证券市场的有效运行,使得价格确定可以通过证券需求者和证券供给者的竞争形成, 从而能较为充分地反映证券市场的供求状况。

证券发行价格通常是由证券发行人与证券承销商在对该证券的市场供求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和预测的基础上,协商或投标确定承销价格和出售价格的。发行价格的确定往往是各承销商竞争的结果,有时证券发行价格也直接通过证券交易网络由投资者竞价产生。因此,证券一级市场具有证券发行定

价的功能。

证券交易价格是证券买卖双方在同一市场上公开竞价,直到双方都得到认为满意合理的价格,撮合才成功,买卖才能成交。在交易过程中,二级市场为买卖双方提供了场所、设备和服务。所以,证券二级市场具有确定证券交易价格的功能。

(三)配置

证券市场的配置功能是指通过证券价格的影响,引导资金的流动,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在证券市场上,投资者为了谋求投资的保值与增值,必然十分关注证券发行人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财政状况。投资者经过对证券发行人经营、财务和财政状况的分析后,认为发行人能有效地运用资金,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有保障,或能随着发行人经济效益的提高分享经营成果, 这样,他们就会把资金投向经济效益高的证券,从而社会资金就流向高效产业部门。从证券发行人的角度看,通过发行证券筹到的资金如果不能合理有效地运用,若发行的是债券,将难以按期支付本息,则可能被清算;若发行的是股票,将难以支付股利,或支付的股利额减少,则股价将会下跌,从而损害企业形象并无法开展后续融资。在此压力下,企业就必须加强管理,改善经营,以最少的耗费生产经营适销对路的商品,既满足社会需要,自身又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了资源的消耗。如此,从整个社会来说,社会资源的配置得到了优化。

(四)转制

证券市场的转制功能是指通过证券市场的运作,促进和实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的转化。这是在我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改革过程中的一项特殊功能。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经济运行具有行政权、所有权和经营权“三权”合一,高度集中,产权结构单一化的特点,但企业产权关系没有理顺,企业产权主体不明确,缺乏人格化的所有权代表,从而企业也没有真正的经营自主权,企业难以搞活。要想搞活企业,唯有建立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的现代企业制度,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在于产权结构的改革。

证券市场不仅为货币转化为资本、为货币所有者转化为资本所有者提供了种种渠道,而且证券市场也为产权的分割、组合与重组创造了条件。企业介入证券市场,通过证券市场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从社会多方筹集资金, 改变原来单一的产权结构为按照投资股份重新分配产权,实现产权的多元化和人格化,促进企业的“三权”分离和自主经营,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实践,我们已经开始从产权制度创新的高度来认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即国有资产的产权客体由封闭转向开放,产权主体由一元转向多元,产权中的各种权能由统一转向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