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观探索教学法

观察探索地理环境中的事物和现象的奥秘,能使人把认识事物的活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上来。古今中外的地理学家,无不是在大自然中跋山涉水,历尽艰险,进行广泛的地理考察、探索中取得成功的。探索包含着可能取得成果的萌芽,青少年时期正当学科学、长知识的黄金时代,应当积极培养他们探索地理奥秘的兴趣。

观察探索教学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探索知识,了解未知现象的奥秘,发展他们爱好科学的开拓创新精神,这样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当前,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据有关专家测算,全世界最近几年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总量,已超过以往 2000 年来的累计总数,今后每隔7~10 年就要翻一番。这对学生来说,光靠从学校学得的书本知识,是不能满足毕业后工作需要的,完成学业后,将有许多新的科学技术要求他们独立地去掌握,还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着他们去探索。因此,在教学中开发学生

的智力,培养他们学会观察和探索新事物知识的能力,是应付未来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课题和新任务的需要。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人地关系知识,也碰到了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地理不是以地理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研究的特殊矛盾是人地关系,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学生在未学地理学之前,已经有了不少诸如地形、山川、气候、物产、交通、居民点等方面的感性认识,为学好地理学提供了心理准备。地理观察探索教学就是把学生引入五彩缤纷的地理研究领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观察野外地理的事物和现象,或察看地理模型、标本和地图等以获得感性认识,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地理事物的正确表象,是学好地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实地观察中,动脑筋思考一些地理科学问题,使学生大开眼界, 去积极探索一些地理科学问题,去积极探索地理环境中人地关系的奥秘。调动学生探索地理奥秘的积极性,教师应善于引发问题。

譬如,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可以从宇宙中天体的多种多样,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星系和人造卫星、人造行星,以及天体和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地球上为什么具有生命物质等,提出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观察探索天文地理知识的兴趣。地理学上有许多有意思的问题,如,在地球的初始阶段,既无大气、海洋,也无花草树木、鸟兽虫鱼, 更没有人类;地球形成以后,它们又是怎样演化,海陆如何变迁,大陆如何漂移等,都对学生具有吸引的。能够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把地理理论同观察实验相结合,进一步去探索人地关系的奥秘,并在观察探索的过程中,发展智力。

好奇心是人们对新奇事物积极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在地理教学中,可把地表形态的沧桑多变,地形地貌的千姿百态,气候变化与景观变迁等,讲得使学生感到惊奇,帮助学生将头脑中许多散装的地理知识概括得出其共性与个性。

例如,分布于不同大陆同一气候类型及与之相应的自然带的分布区域都具有相似成因的共性,但每个分布区域又显示出自己的个性。南、北美大陆西岸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紧逼太平洋岸及山脉本身的隆起,限制了大平洋气流的东进,使西半球的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及与之相应的自然带都呈明显的经向分布特性;南美洲由于大陆南端宽度急剧收缩变窄,其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温带荒漠带也呈明显的经向分布。对于这些,教师应点拨和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概括,并分析其特点与成因(教会学生自己学)。讲解地理学上的概念应留有余地,老师只概括出一两个共同特征或差异,其余引导学生自己去总结,以便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为了启发思维,找出几个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索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留心观察思考,可使学习效果大为提高。如在讲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时,联系树木的枝叶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为何多半朝主干南面伸展,并且枝粗叶茂(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由此引发学生利用星期天或节假日去观察探索一些高大山岭两侧南北垂直自然带谱的分布在阴阳坡的高度差异,进行地理成因的联想思维。

认识源于实践,从实践入手进行观察探索教学,学生学到的知识比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生动、深刻得多。地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科学,它涉及到农、工、商等各个社会经济领域和地质地貌、气候、

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具有广泛的综合性特点。在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考察时,可先把它分成几个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分门类地去进行观察思考; 然后再综合起来,探索分析得出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规律。

在地理观察探索教学中,老师也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促使老师更深刻地钻研,使师生在探索地理科学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地理观察探索教学也有缺点,就是费时太多,可以结合课外活动小组进行。教学有法,但无定规,因课、因地、适当运用观察探索教学方法,提高地理教学效果,是每个地理教学工作者的目的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