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信号传递法实施细则

图像信号传递法的教学,要因教材内容性质与学生年龄特征而定。

从教材内容性质看,如果是以地理概念为主的,由于其文字表述简练而抽象,学起来往往感到较难理解,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时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创设条件,逐步引导学生去克服困难。我采取把文字表述尽可能地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图像信号加以输出,让学生学会从具体事实或现象中理解概念,使其不但领会它,而且能运用它。如学习天气和气候两个概念,设计成图像信号,既可把两个概念的内涵清楚地显露出来,又能使两者的关系一目了然,如图 1 所示。

图像信号传递法实施细则 - 图1

又如生物圈的概念,课文表述为“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我在教学中则改编成简单的加法式子:

= +

公式中的“加”号,不是两种事物的简单相加,而是代表了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着连续的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这是此概念的内涵所在。这样做,学生容易记住,理解也更全面透彻。

如果是以地理原理和分布规律为主的教材,则采取图像信号配以醒目有序的文字信号,使两者互为补充,让左右脑都发挥作用。

譬如在学习《大气分层结构》时,在教学中分为两步法: 第一步强调绘、读图的关键点。

第二步是设计具有启发性的精要文字信号,遵循从现象到本质,从实践

到理论的认识过程,逐渐地把知识系统化,最后构成完整的单元知识体系, 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是系列化,既促进了智能的开发,又利于学法的提高。

如图 2:

图像信号传递法实施细则 - 图2

  1. 地球大气的厚度为 公里;

  2. 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 ;

  3. 地球大气的主要特征是 ;

  4. 地球大气由下往上依次划分为: A 层叫 主要特征:①—②—③。B 层叫

    主要特征:①—②—③。C 层叫 主要特征: 。

D 层叫 主要特征: 。

上述文字信号,都源于图像。由此可见,这种教法更侧重于学法指导, 它把绘、读、析图融合起来,使知识、技能、智能的培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从学生受知的规律分析,对于初中生,他们既有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等优点,又存在着学习坚持性不强的弱点。所以,在图像和文字信号的设计上,要尽可能做到新疑有趣,清晰明白。

如讲述“我国年降水量地区分布规律”,对学生观察的浙江山村房屋与塔里木盆地的房屋两幅图,先作美化加工,以激发其兴趣,然后让其比较两种房屋屋顶为什么不同?修造地点为什么一个在山坡上,一个在盆地底部? 与两地年降水量有什么关系?通过议、争、学,诱导他们从地理事象的表面深入到内部,进而明白这是年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规律的反映。这叫一因一果分析法,很适于初中生的学习。

对高中生,其思维的深刻性和独立性有了很大发展,他们非常注意通过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矛盾来理解事物的本质。因此在图像信号传递法的教学中,宜在知识内在联系的关键处多设疑点,激其思考。

象学习《气旋》一节知识,先按次序绘制三幅图像,再依次设置一个个疑问,师生一一分析作答,如图示 3、4、5:

图像信号传递法实施细则 - 图3

图像信号传递法实施细则 - 图4

针 对 图 三 , 问 学 生 是 低 压 还 是 高 压 , 为 什 么 ?

图像信号传递法实施细则 - 图5

针对图四,问学生这是气旋还是反气旋,低压与气旋有什么关系?有何不同?

针对图四和图五、向学生提出

①气旋中心地区空气运动方向怎样?天气特点如何?北半球气旋东侧与西侧的气流运动方向、天气特征是否相同?为什么?

②怎样才使气旋中心地区云层增厚并形成狂风暴雨?分析气旋与台风的关系等,经过这一连串的思索推理,学生对气旋的知识就可心领神会。这种方法应用于地理事象间的多因果关系也符合高中地理的编写指导思想,属较高层次的学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