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教学的智力价值

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是他们智力发展的过程,学生思维的目的、趋向及差异性,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地图语言的感受、贮存和处理。只有充分运用这一“无声语言”来进行地理教学,不仅能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情感,而且会使学生的地理能力提高。一般地说,地图教学的智力价值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把抽象的地图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地理含义。地图上的各种符号系统均为不同的信息源,通过学生的活跃思维,会把某个符号所代表的地理事象的名称和分布,联想到该事象的空间结构和联系,从一般地理观念深化为地理规律。如从新疆的城市分布图上可得出新疆城市一般分布在绿州上这一地理含义;从地壳的结构示意上可得出地壳的结构点地壳的厚度不均和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状态等等。

  2. 把静态的地图内容转化为动态的地理事象。地图各要素的空间分布,似乎是“静”的,但思维活跃的学生则认为它们是“动”的,是无时不在运动、变化和相互联系、影响的,通过动态的思维过程,可从广度和深度加深对地图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和知识的迁移,利于学生用较为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去分析、解决问题。如在地球上热量带的分布图上, 解释黄赤交角的变化与五个热量带范围大小的关系;读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解释若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它们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等等。

  3. 把单一的地图内容转化为有联系的地理综合体。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总与一定时空的地理因子相伴产生。

如在海南岛椰林分布图上,在美国东北部煤、铁资源和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上,思维活跃的学生会认识到椰林的分布与沿海平原降水丰富、面积广阔、地表平坦是相联系的。美国东北部铜铁工业城市的分布与周围的煤、铁资源条件、充足和廉价的水及水运条件、发达的乳畜农业条件是密切相关的。

  1. 把地图的地理信息转化为实际的地理评价。地理评价即地理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是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对客观存在的地理事象进行分析判断,提出有一定价值的科学的地理评论或预测。

如读天山的雪峰、林带和牧场景观图,对天山北坡森林带上、下草场轮牧的地理评价;对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联系的地理评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