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新的学科德育观念,实施知能教养与德育统一的教学模式

  1. 转变学科德育观念。

第一,德育要求重视素质实效。传统的地理学科德育,在教学大纲和有关文件上都只强调进行教育,没有明确的素质目标,人们思想上形成了一种进行教育的任务观点。转移到素质教育轨道上,就要注重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实效,有明确的素质目标。

第二,德育与知能教养的关系,由“结合”观向“统一”观转变。传统的提法是结合地理教学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这种“结合”,意味着学科德育是外加于地理教学的,是不稳定的,所以经常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实际上,地理教学的知能教养与德育,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掌握过程, 都是统一的整体,不仅分别代表着地理教学的一个侧面,而且知能教育是德育的主要前提,德育对知能教养起促进和完善作用。其统一关系如下表:

树立新的学科德育观念,实施知能教养与德育统一的教学模式 - 图1

第三,树立学生为主体的德育观念。传统的学科德育总是依靠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说教,学生总是被动的受教育。现在的情况变了,社会的德育渠道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学生听多见广,正面的、反面的教育影响无所不有。他们在复杂的教育影响下,形成了一种自我对比自我选择的习惯和自信心, 这就使灌输式的说教模式遇到了难以超越的挑战。我们应当承认学生的自我选择习惯和自信心,因势利导,把学生安排在自我教育的主体地位,发展他们自我对比自我选择的能力,提高德育效果。

  1. 建立学科德育素质目标模式。

学科德育目标,主要是指政治思想、道德意识、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素质目标。民族德育素质对国家民族的发展方向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是我国学校德育教育的一贯方针。

从地理学科的特点出发,根据素质教育要求,可以把学科德育的素质目标划分成基本观点、国情观念和爱国主义、世界意识和国际主义、学习主体意识 4 大范畴,其具体要求和结构图式如下:

树立新的学科德育观念,实施知能教养与德育统一的教学模式 - 图2

在这个地理学科德育素质目标模式中,基本观点是基础,是统帅全局的, 几个部分都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又共同为树立共产主义方向,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奠定基础。

  1. 改革教育方式,实施以地理知识为基础,自主学习活动为机制,自得内化为核心,知能教养与德育和谐统一同步进行的学科德育新模式。

以地理知识为基础,就是用地理知识使学生或晓之以理以树立相应的思想观点,或动之以情培养相应的道德情感,或导之以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每个单元的地理知识,都有它基本的思想观点,有相应的德育因素, 关键是要对地理知识进行德育加工,讲道理要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才更具有说服力,为学生所接受;事实材料鲜明、生动具体,更具有感染力,使学生产生激情。明理和激情是造就行动巨人的支柱。

以自主学习活动为机制和以自得内化为核心,就是指让学生在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活动中晓理、动情、导行,进行自我教育,内化各种外部德育因素,达到提高德育素质的目的,这既是自我内化的最有实效的德育过程,也是自我内化的最有实效的德育过程,也是自我内化的最有实效的地理知能教养过程,两者相互促进,和谐统一,同步发展。自得内化过程,是学生自我新旧观念矛盾运动过程,主体内部的矛盾运动是促进德育过程不断向前发展的最主要最可靠的动力。这种动力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机制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