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地图建构法

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在每次的学习过程中,人的大脑会对其前后 10 分钟所得到的知识信息产生强烈的反应,如果将这些信息加以压缩、处理, 可使学习者缩短记忆的时间,并能使记忆保持长久。以此原理为基础的有效整理资料、有系统地协助记忆知识的方法即被称为“心灵地图建构法”。

心灵地图建构法是帮助人们学习、思考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可使人们有效地记录思考的发展,整体地归纳思考内容,并能有助于未来的复习与学习。

心灵地图建构法通过放射性的表达手段将脑中所接受的知识、信息以图形、关键字词、色彩、符号、固定模式等方式浓缩成图画。通过这幅特殊的“心灵之画”,脑细胞会很快将学过的资料、观念、经验、知识一一展示, 从而系统地巩固并掌握知识。

心灵地图建构法于 1974 年由英国著名学者托尼·巴仁提出,90 年代初风靡欧美,受到西方发达国家各阶层人士的普遍关注。其理论已被运用到教育、医学、工艺流程设计、研究发展、团队管理与决策等众多方面,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心灵地图建构法起源于教育,反过来也可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推动作用。显然,心灵地图建构法同样适用于中学地理教学。因此,正确认识心灵地图建构法的原理并加以应用,对减轻学生机械记忆负担、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发展学生的地理智力、提高中学地理教学工作的质量,都可产生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中学地理,尤其是高中地理下册,人文知识占有很大的比例,或理解困难,或区分度差,或难于记忆,知识的掌握与巩固效果多不尽人意。为解决这一难题,四川璧山丁家中学孙超老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尝试性地应用并总结了,心灵地图建构法的理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