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粗而细法

初学地理的人感到地名数量太多,有的又太难记。地名和人名、花儿名等相比,有什么特点呢?老师可以提出这一问题,同学们会发现,它的特点一个是“地”即位置,一个是“名”即意义;而位置又可区分为相对位置和综合位置。讲授和学习时,要注意范围由大到小、由粗到细,“名”不离“地”。具体说,又有四法。

  1. 化方化圆法。图 1 表示出我国六大区的相对位置。经过这一图案化的处理,为记忆各省位置,提供了粗线条的区划。

由粗而细法 - 图1

由粗而细法 - 图2图 2 是对最易记混的四省位置及其简称的集中突破。可以这样记:ABCD, 顺时针转,江江江安,苏浙赣皖。大到一个洲,小到一个省,学生都可学会

画几何化的简图来帮助记忆。

  1. 连点成图法。如原苏联五个工业区中的三个区,记起来很难。在课堂上师生会共同“发现”,如果以城为点,连点成图,词头谐音连读,加以想象,库尔斯克——克里沃罗格——顿巴斯,缩写为“哭个顿”,就会帮助记忆。

  2. 直角座标法。有的国家版图,可以变化成对称部分。如原东德西德, 以东经 10°和北纬 50°为座标轴,可分成四“象限”,帮助记忆。这时再辅之以连点成图法、歌谣法,效果更好。

  3. 标号填图法。一般的地理老师,总把填图当成辅助的练习,放到讲课后的几分钟,有的干脆全当成作业。学生忙中生错,或者记不牢,或者一推就忘了。一扔就黄了。课上,边听讲边做笔记边填图也容易顾此失彼。能不能有新方法?这样就“发现”了标号填图。上课前,老师在大幅教学填充图中标以序号,上课时,按挂图上的 1、2⋯⋯顺序,让学生从地图册中查找。教师要做的是:领读几遍,进行景观描述、情况介绍,引导学生对地名谐音奇特想象,而学生则边读边填,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对学生要坚持七个字的要求:慢读细想认真写。有序标号,能部分代替教鞭,使老师能从讲台上走下来,进行巡视指导。学生看号查地名,比看老师用教鞭指图查地名,感到更从容、自由。至于笔记,则可放到后头整理。这并非变个练习的顺序,而是主次矛盾的合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