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可能让学生思维系统处于非平衡状态,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交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如果全体学生都急切要解决问题或者以惊奇的心情

来听教师的讲课,即学生思维处于高度的非平衡状态,则学生、教师、教材和教法、学法之间就会产生最大共鸣,使教学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学生的认识结构便随着认

识矛盾的解决进入更高的有序水平。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学生思维系统处于高度非平衡状态呢?

  1. 思维激活教学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启动学生的思维,一般都是从有趣的问题开始的。思维激活教学法就是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激励学生兴趣,活化学生思维,开发创造意识。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处于平衡的思维系统立刻打破,出现高度非平衡状态。

例如:讲授“气旋、反气旋”一节内容时,可从《三国演义》故事讲起。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一次将司马懿父子及所率魏军困在葫芦峪。诸葛亮又用其常用的战术——火攻,遍山点起大火,欲将敌方全部烧死。不料突然下起大雨,浇灭山火,司马氏得以死里逃生。这场雨其实不是什么“天意”,恰恰是诸葛亮自己制造的。熊熊大火使山区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低气压区形成气旋,其中心因空气上升冷凝而降雨。就是说,葫芦峪里下了一场气旋雨。

此时,学生兴趣陡涨,认识平衡打破,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了,教师及时提出问题:什么是气旋?它是如何形成的?它有什么特点?气旋出现时对天气有什么影响?这样学生很容易掌握气旋及反气旋的有关知识。

  1. 惊奇实验强化法。人的大脑接触新刺激,易出现优势兴奋中心,此时大脑的劳动便处于紧张而愉快的状态。惊奇实验强化法就是运用教学手段处理地理问题,让学生的感官处于强烈的非平稳状态,以致印象深刻,难以忘怀,通俗易懂。

  2. 矛盾情境训练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教学设计,产生矛盾情境。使学生深刻认识错误,提高科学思维及求异思维能力,其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的思维系统远离非平衡状态之后达到更高的有序状态。

例:讲洋流的分布规律时,教师可挂出《世界洋流分布图》,并指出, 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在南、北太平洋,南、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都有该类型的洋流。照此推理,印度洋也应如此。让学生观察洋流分布图,会发现北印度洋洋流与众不同。为什么北印度洋不是固定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呢?产生矛盾情境,诱导学生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