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幼儿乘、除计算能力的发展
幼儿的乘、除计算能力的发展与加、减计算能力的发展不同,一般地说是在非教学影响下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的起始较晚,发展的速度较慢。但是即使如此,不少幼儿用非乘、除计算的方法口头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达到一定的水平。
测试结果表明,能够用非乘、除计算的方法口头解答乘、除法应用题的幼儿,最早始于四岁半左右。四岁半以下的幼儿都不理解题意,很少作出反应。四岁半以上至五岁多的幼儿一般都有反应,但是多数回答是错误的,能正确算出结果的约占 25%左右。四五岁幼儿在进行计算时,同做加、减法类似,大多数依靠实物,主要是看手指。例如,提出一道乘法应用题,“一个小朋友给 2 个苹果,3 个小朋友一共要给几个苹果?”五岁八个月的女孩边伸手指边说,“一个小朋友给 2 个,2 个小朋友给 4 个,再来一个小朋友是 6
个。”提出一道除法应用题,“老师有 8 支铅笔,一个小朋友分给 2 支,可
以分给几个小朋友?”五岁一个月的男孩伸出 8 个手指,把每 2 个并起来,
边扳手指边说,“这俩是一个小朋友的,这俩是两个小朋友的,这俩是 3 个
① 见佐藤俊太郎《儿童加减法概念的发展》,数学教育国际会议论文摘要 1983 年,东京。
小朋友的,这俩是 4 个小朋友的。”言语表达虽不确切,但从他的操作过程看,思路是很清楚的。六岁多的幼儿做乘、除法应用题能正确算出结果的可达半数左右,而且需要凭借实物操作的有所减少,开始能够依靠表象进行思考。例如,在做乘法应用题时,有的幼儿能用连加法计算,如“2 个和 2 个合起来是 4 个,再 2 个,合起来是 6 个。”有些幼儿采取另外一种加法,他
们的思路是,“一人给 1 个就要给 3 个,一人给 2 个就要加上 3 个,所以是
6 个。”实际上是把人数作为相同加数相加,这反映了实际分物品的一种方法。在做除法应用题时,有的幼儿能用同数连减的方法推算出来;还有的幼儿压缩了思维过程,简化了推算步骤,如说“8 支铅笔分给 3 个小朋友(以后)还剩 2 支”,从而确定一共可以分给 4 个小朋友。从幼儿的推想可以看出,他不仅把除法应用题与减法应用题联系起来,而且注意到它们之间的区别,即做除法应用题时,不是求剩余多少,而是看分尽时减去了几个 2 支, 就是分给几个小朋友。但是也还有相当数量的幼儿由于缺乏实际分的经验, 不理解题意,把除法计算与减法计算混同起来。例如,有些幼儿回答说,“给一个小朋友发 2 支,还剩 6 支,就是发给 6 个小朋友。”还有些幼儿回答说,
“能发出 6 支铅笔。”五岁多的幼儿的回答也有类似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