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小学生的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特别是一些较难的数学概念,教学时需要一个深入细致的工作的长过程。根据数学的特点和儿童的认知特点,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所学概念的本质特征。例如,在低年级教学“乘法”这个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摆几组圆形, 每组的圆形同样多,并让学生先用加法再用乘法计算圆形的总数。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总结出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算法。教学长方形时,先引导学生测量它的边和角,然后抽象、概括出长方形的特征。这样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所学的概念并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

(二)注意正确地理解所学的概念。教学经验表明,学生对某一概念的理解常常显示出不同的水平,尽管他们都参加同样的活动如操作、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有些学生甚至可能完全没有理解概念的本质特征。这就需要检查所有的学生是否理解所学的概念。检查的方法是多样的,其中之一是把概念具体化。例如,给出一个乘法算式,如 3×4,让学生摆出圆形来说明它表示每组有几个圆形,有几组。另一种方法是给出所学概念的几个变式,让学生来识别。例如,下图中有几个长方形摆放的方向不同,让学生把长方形挑选出来。

① M.H.斯卡特金(苏)《现代教学论问题》中译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年版,第 34 页。陈侠《课程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年版,第 320 页,逻辑系统与心理系统的关系。

三 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 图1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举实例说明某一概念的意义,如举例说明分数、正比例的意义。

(三)掌握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比较所学的概念并弄清它们的区别, 可以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些概念,并消除彼此间的混淆。例如,应使学生能够区分质数与互质数,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正比例和反比例等。在教过有联系的概念之后,可以让学生把它们系统地加以整理,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例如,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可以通过下图加以系统整理,以说明它们的关系。

三 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 图2

通过概念的系统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对这些概念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四)重视概念的应用。学习概念的应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加

深理解所学的概念,把数学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并且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例如,学过长方体以后,可以让学生找出周围环境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学过质数概念以后可以让学生找出能整除 60 的质数。

我们的实验表明,由于采取了上述的措施,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的正确率有较明显的提高。下面是 1989 年进行的一次测验中有关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测试结果。

测试的概念

答案正确率

实验班( 81 人

对照班( 77 人

比 2 小的整数只有 1 。

(对或不对)

96.2 %

92.2 %

0 的倒数是 0 。(对或不对)

80.2 %

48 %

·· 2

0 、 27 、 27.2%和 这3个数,

7

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98.1 %

94.8 %

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

高成反比例。(对或不对)

93.8 %

77.9 %

画一个半径是 2.5 厘米、圆心

角是 120 °的扇形。

90.1 %

80.5 %

注:1.两个实验班都是五年级,年龄是 11—12 岁。一个对照班是五年制五年级,另一个是六年制六年级。

2.1991 年用同一测验测试全国约 200 个实验班,也得到较好的结果。

上面的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成绩,在认数、几何

图形,特别是在学习倒数、比例和扇形方面都优于对照班的学生。最后一项测试结果还表明,实验班学生在发展空间观念和作图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