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进行改革实验,编写新教材
1958 年 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现行的学制需要积极地和妥当地加以改革,各省、市、自治区的党委和政府有权对新的学制积极进行典型实验,并组织力量编写中小学教科书。随后,各
地开展了缩短学制改革教材的实验。与此同时,对暂用本提出了不少批评, 主要认为有些内容陈旧、重复、繁琐,知识之间缺乏联系。1960 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各地的意见对暂用本的内容做了一些删减工作。
各地进行学制和教材的改革实验发展很快,到 1960 年上半年已有 15 个省市进行小学五年一贯制实验,此外还有其他的实验,如北师大的中小学九年一贯制实验。有些省、市或大学编出了小学数学教材,在大胆改革方面, 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是存在着“程度偏高,内容偏深,在结合实际和政治方面有片面性,⋯⋯”1960 年 10 月,教育部根据中央文教小组的指示, 决定编写十年制中小学教材。确定编写时“坚决贯彻党的总路线和教育方针,”“在程度上要达到现行十二年制的水平。”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总结建国以来编写数学教材的经验教训,进行社会调查以及研究各地改革实验等的基础上,拟订了《十年制学校数学教材的编写方案(草稿)》。确定在不提高程度、不改变课程体系的原则下,小学用 5 年的时间学完四二制小学的算术内容。1961 年上半年编出《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算术(试用本)》共十册和珠算(试用本)一册。在这套新课本中进行了以下一些改革:1.根据参加生产劳动和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对教学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如简化市制计量单位,结合公制单位出现少数常用的市制单位,删去繁难的应用题等,增加循环小数、比例分配等。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改进教材的编排体系。例如,减少整数的循环,根据我国的计数特点划分为“20 以内”、“百以内”、“万以内”、“万以上” 4 个段落,每个段落各有重点;提早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从第四册起,每册适当安排一些几何内容,并且注意与计算的适当联系;笔算与口算适当结合,20 以内加减法以口算为主,100 以内加减法以笔算为主,结合笔算学习简单的口算。3.教学概念和法则时注意从实际引入。4.去掉繁琐,注意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难点,总结规律,以便于学生举一反三。
这套新课本于 1961 年秋季出版供少数学校试用。同时编辑人员到试用小学校了解情况,总结经验。后来根据教师的意见做了必要的修改,主要是充实个别内容,补充一些练习题。这套课本一直用到 1966 年十年动乱开始。从试用的情况看,这套课本的教学效果是比较好的,改革的方向基本是正确的。1963 年 7 月,教育部在《关于坚持进行中小学校教学改革实验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现在可以看出,五年一贯制小学完成六年制小学的教学任务比较有把握。”1964 年 6 月,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在秋季,大中城市要适当增加实验班,还要选择一两所二部制学校和几所县镇完全小学进行实验。十年动乱中这套试用本虽然停用,但是有些地区编写的教材仍参考了这套课本。通过这套课本的编写,编辑人员提高了认识,明确认识算术教材改革必须走自己的路,要注意总结本国的好经验,学习外国经验必须结合本国实际。进行算术教学改革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任何改革都要经过实验,由点逐步推广到面,才可以避免出现大的失误。十年制学校小学算术试用本的编成,不仅为缩短学制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为以后的算术教学改革开辟了道路,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在完成十年制学校算术新课本的编写任务以后,根据教育部指示,人民教育出版社立即着手重新编写十二年制学校算术课本,同时参加了小学算术教学大纲的起草工作。这次重新编写课本的原则,主要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结合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和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合理地吸
收外国的对我有用的东西”,“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适当提高程度”。为了贯彻上述编辑原则,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人员进一步开展了调查研究,着重对解放后小学算术教学同解放前以及一些外国的小学算术教学进行比较,并征求数学家的意见,作为编写时的参考。同时总结了十年制学校小学算术课本的编写经验,以此为基础编写十二年制学校小学算术课本。1962 年先陆续编出各册的试教本,从秋季开始在少数学校试教。经过修改后从 1963 年秋开始在全国供应初小算术第一册。同年,教育部颁发了六年制的《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这部大纲和课本主要进行了以下一些改革:1.加强基础知识,提高了程度。对暂用本或十年制学校试用本中删减不适当的内容,如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最大公约数的求法, 圆锥的体积等,重新编入。此外,增加了棱柱棱锥的体积、复比例、一些典型应用题和记帐初步知识。2.编排方面,在十年制学校算术试用本的基础上, 根据十二年制学校小学六年的特点作了一些调整,并确定“以四则计算为中心,其他各方面的内容,配合着四则计算进行安排。”考虑到初小高小适当分段的特点,在初小把整数分为“20 以内”、“百以内”、“万以内”、“亿以内”4 个段落,五年级再加以概括和提高;分数、小数各划分为两段,初小只限于初步认识,高小再系统讲授。3.加强数学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严密性。4.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安排的练习题比较多。这套大纲课本的编成,不仅对提高 60 年代小学算术教学质量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后来的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这套大纲课本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是程度偏高, 增加了一些并不十分必要的传统内容,有些计算和应用题又偏于繁难,因而分量比较重。另外,对思想品德教育,大纲中未提,课本中也有所削弱。正式本只发行了前四册就停止出版。
1963 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参照这套大纲和课本的精神,对当时全国正在使用的小学算术(暂用本)又进行一次修改。主要补充了原来不适当地删掉的一些内容,如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最大公约数的求法,一些应用题;增加了循环小数、比例分配;对编排顺序作了一些必要的小的调整,如初小八册增加小数的简单计算;原来讲得过于简单和练习题较少的又适当加以补充。修改后的暂用本在程度和分量上比较合适,受到教师们的欢迎。随后, 按照同样的精神对十年制学校小学算术(试用本)也做了修改。
在十二年制学校小学算术(试教本)停止实验后,为了继续研究算术教材改革的问题,编辑人员在修改课本的同时继续进行一些小规模的改革实验。例如,关于 10 以内加减法的编排问题,一年级在 100 以内加减法之后是继续教学较大数的加减法还是教学乘除法的问题,二年级提早教学珠算,使珠算与笔算更好地配合问题等。这些实验研究,对于后来的改革也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