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日本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简史

日本小学数学教材的改革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小学数学的水平是比较高的,40 年代受军国主义的影响,基础知识有所削弱, 程度曾有下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战败,制订了新的《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1947 年重新拟订了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由于这个大纲比美国高,后接受美国教育使节团的专家意见,于 1948 年修改了大纲,减少了内容。乘除数是小数、分数的乘除法、比例、三角形和圆的面积等移到初中教学,教学时数也有减少,在教科书中按生活单元来编排教学内容。结果不仅降低了数学的程度,而且学生不能获得系统的数学知识。在这之后, 社会和教育界纷纷对基础学力的下降进行了激烈的批评。为了适应日本经济和科技的发展,1958 年提出了“充实基础学力、提高科学技术教育”的改革方针,修订了教学大纲,增加小学数学教学时数,提高小学数学的水平。在小学学完算术和简单的图形的知识,把乘除数是小数、分数的乘除法、百分率、比例等重新放在小学来教学。与此同时,还加强数量关系的教学,重视培养数学的思考方法。1968 年对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这次修订是在国际上开展数学教育现代化运动高潮下进行的。一方面对传统的算术内容做了一些精选,如精简一些繁难的大数目计算,另一方面增加近代、现代的数概念,如介绍集合的用语和符号,等式的性质,负数概念,概率的初步认识等;加强了函数思想,并增加了一些几何知识,如图形的全等和相似,对称,平移,正多边形,棱柱,棱锥,空间的直线、平面的平行和垂直等。由于增加新内容较多,删减一些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给教学造成一定困难,受到教育界及社会的批评。如全国教育研究所联盟大会有一个报告就指出,“大多数教师感到有一半以上的孩子不能接受课业。”1977 年文部省对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进行了如下修订:1.删减内容,其中有负数概念,验证运算的成立,柱体体积,旋转体,等式的性质,概率等;2.部

1 1

分内容适当后移,如 2 、 3 等简单的分数从二年级移到三年级,折线统计图

从三年级移到四年级,体积的概念、全等图形从四年级移到五年级,对称、

图形的包含关系以及频率分布等从五年级移到六年级;3.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如加强 20 以内加减法和乘法表的练习,一、二年级每周各增加了 1 课时(高年级课时数稍有减少);4.不出集合用语和符号,也不作为正式内容教学,改为渗透集合思想,体现现代化方向不变;对一般数学用语和符号也适当作了精简。1990 年文部省对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又进行了修订。这次修订主要是为了适应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社会的变化,进一步使学生养成用数学理论处理日常事物的能力和态度。具体的修改有以下几方面:1.删减少数内容,如四则运算的可能性,用数表示发生不确定事件的程度,用图象表示反比例的特征等;2.增加一些内容,如被除数、除数同乘、除以一个数商不变的性质,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棱柱、棱锥的体积和表面积,圆柱、圆锥的体积;3.加强一些内容,如估算,几何图形的组成要素,图形间的关系。此外还强调通过操作、实验等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意义的理解, 为了减轻计算负担,五年级开始使用电子计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