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1902 年 4 月 8 日)

俄国在趁火打劫,侵占东三省以后,是不惜采取一切它所能使用的各种阴谋诡计,极尽了强词夺理、威胁利诱、玩弄花招之能事,立意要把我国东北变成俄国的殖民地“黄俄罗斯”的。在义和团运动爆发之前三四十年,它曾经以口蜜腹剑和军事威胁双管齐下的方式,掠夺了我国东北和西北的大约150 万平方公里的大片领土。如今,它在对东三省实行军事占领以后,对这块土地更是必欲得而甘心的。但是,在义和团运动所造成的瓜分危机业已缓解的条件下,国际、国内情势与三四十年前相比已经大不相同了。它不仅不能明目张胆地把东三省宣布并入俄罗斯的版图,并且也不能把占领军死皮赖脸地驻在那里而不撤走,结果就是 1902 年 4 月 8 日(光绪二十八年三月初一日)在北京有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之签订。

从 1900 年 10 月沙俄侵略者对东三省实行军事占领开始,到 1902 年 4

② 同上书,第二册,第 59—60 页。

③ 同上书,第一册,第 1006 页。

① 《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第 1007 页。

② 同上书,第二册,第 101—110 页。

月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之签订,中间经历了一年半的时间。在这一年半的时间中,中俄双方在圣彼得堡、在北京进行了一系列非常曲折、极端复杂的谈判。谈判过程彻底揭露了俄国侵略者对东三省的领土野心和无耻伎俩。俄国作为八国联军中帝国主义列强之一员,有关中俄方面的交涉理应包

括在北京的中外议和谈判和其后的《辛丑和约》中一并解决。只因它决意要占据东三省,坚持要同清政府单独交涉,所以关于交收东三省的谈判没有列入北京议和谈判的议程。俄军在 1900 年 10 月 1 日占据奉天以后,南满俄军总司令阿列克谢耶夫便胁迫在俄军劫持下的盛京将军增祺,派已革道员周冕,与俄员考洛斯托维茨(Korostovetz)会议于旅顺,于 11 月 8 日订立《奉天交地暂且章程九条》:(1)由将军“保卫地方安靖,务使兴修铁路毫无拦阻损坏”;(2)“奉天省城等处,现留俄军驻防”,“将军及地方官等,⋯⋯ 随时尽力帮同,譬如住宿处所及采买粮料等事”;(3)“奉天将军所有军队一律撤散,收缴军械”;(4)“拆毁”奉天各处“炮台、营垒”及“火药库”;

(5)“营口等处俄官暂为经理”;(6)“将军设立巡捕、马、步各队保护商民”,“人数多寡,携带枪械,另行酌定”;(7)“沈阳应设俄总管一员”, “凡将军所办要件,该总管应当明晰”;(8)“将来将军设立奉天各处巡捕”, “不足于用”,可“转请俄带兵官帮同办理”;(9)“前八条遇有评论以俄文为准”。③

章程订立后,俄方诱逼增祺于 11 月 30 日签字批准。这个章程“所包含的内容,废止了中国在南满的军权(在营口连民政管理权也被废止了),并把将军变成了向俄国军事指挥官负责、维持地方治安的工具,亦即明显破坏了中华帝国的‘独立’与中国中央政府的主权”。①12 月 31 日,章程内容被伦敦《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Morrison,G.E.)的一篇电讯所揭露, 并于 1901 年 1 月 3 日见报,引起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强烈反响和责难。①对此, 俄国政府一方面对列强的质讯公开否认,当面撒谎;一方面则胁迫清政府于 1 月 2 日降旨委任在俄京交涉接收东三省之全权大臣杨儒签字,以便造成既成事实。1 月 6 日,它就向英国否认了这个所谓章程的存在。②1 月 16 日和17 日,日本驻华公使小村寿太郎分别向奕劻和李鸿章提出:章程九条“关系甚重大”,“虽交还,如同占据,于中国大有损害”。“英国已与德国立约

(指 1900 年 10 月 16 日的《英德协定》——引者),不占中国土地;惟他国得有利益,彼亦须一律均沾。东三省若为俄有,英必占长江一带,德必占山东全省,我日本⋯⋯亦不得不起而争利益”。“我日本所注意者,莫过于东三省之事”。③1 月 21 日,杨儒在与维特谈判中,维特说,章程“业已画押, 须由两国政府批准”;次日,拉姆斯多夫又向杨儒声称:“增阿暂款,须请贵国批准”。④最后,在杨儒义正辞严的争辩中,拉姆斯多夫于 1 月 24 日表

③ 同上书,第 181—188;192—195 页。按中英和中美商约中关于“加税免厘”的条款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实行。

①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 3 卷,第 358—359 页。

① 《杨儒庚辛存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0 年版,第 225—226 页。

② 罗曼诺夫:《俄国在满洲》,第 232—233 页。

③ 参阅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 3 卷,第 344 页。

④ 同上书,第 345 页。

示《暂且章程》的批准“作罢”,但“异日商议正约,贵大臣务勿阻难”。① 这个所谓需要商议的正约又是什么货色呢?它原来就是1 月17 日维特向

杨儒口头提出的约款十三条,主要内容为:“兵费偿款,由各使在京核定”, “铁路偿款另算”(第一条);“东三省中国只可设巡捕兵,仍与俄商定名数”(第二条);“东三省简放将军,先与俄商明”(第三条);三省“将军处,由俄派郭米萨文武二员佐之”(第四条);“满洲、蒙古及中国北省, 未经俄允许,无论何项利益,不得让与他国”(第五条);“满洲、蒙古等处中国不得建造铁路”(第六条);“满洲税关归俄人代理”(第八条), 等等。②接着,拉姆斯多夫又在 2 月 16 日向杨儒提出书面约款十二条,主要内容为:允东省铁路公司“设兵保路”(第二条);中国在东三省“不设兵队”,“军火禁入满洲”(第四条);“凡将军大员办事不合邦交,经俄声诉,即予革职”(第五条);“中国北境水陆师不用他国人训练”(第六条) 及“连界各处,如满蒙及新疆之塔尔巴哈台、伊犁、喀什噶尔、叶尔羌、和阗,于阗等处矿路及他项利益,非俄允许,⋯⋯中国不得自行造路;除牛庄外,不准将地租与他国人”(第八条);“此次俄兵费,各国赔款,均应清还”(第九条);“被毁铁路”赔款,可“以他项利益作抵”(第十、十一条);允俄向北京“造一路,直达长城”(第十二条)。③

不管是维特的十三条还是拉姆斯多夫的十二条,它们都是来自沙俄外交、财政、陆军三大臣于 1900 年 11 月 13 日所一致通过、并在 12 月 17 日经沙皇批准的所谓《俄国政府监理满洲之原则》的。这个原则的草案共有十五条,它的精神是“不经俄国同意,中国政府不得在满洲任命一名官员,在俄国边防指挥官所允许的巡捕数额之外,不得增加一名巡捕,兵部不得调一兵一卒去保卫满洲边界,而在‘归还给’中国的这一地区内,将驻扎俄国将军指挥的正规军和边防军这两种形式的俄国武装力量”。④因此,根据这个原则所形成的条款就根本不是什么交收东三省,而是对我国东北领土的直接吞并,所以它们都遭到了杨儒的严词驳斥。杨儒根据这些条款认为:“禁运满洲军火,禁用外人练兵,并及北省水陆。满蒙新疆均有金矿,矿路利益一网打尽。又建入京枝路,铁路赔款用他项利益相抵,盖指关税矿路等事,隐而未露。其侵我兵权、利权,以图自便,可谓周密深远”。①他迭商沙俄“外户两部,告以俄声言保我主权,何以兵权、利权、派官之权一朝夺尽?声言不利土地,何以现商东三省事,勿牵连蒙古等处及中国北省”。②

俄国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如意算盘是要抢在《辛丑和约》以前,赶快从清政府手中搞到一张出卖主权的正式文凭,以使其掠夺东三省的土地合法化。维特认为:“正是在列强与中国缔结和约之前,趁着瓦德西推行‘报复与恐怖政策’还在促使中国作出让步时,协定才是‘适时的’。”③在这种情况下, 沙皇政府就一面在北京向李鸿章施加压力,驻华公使格尔思向李威胁说,如

① 王芸生辑:《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 4 卷,天津大公报社 1932 年版,第 73—74 页。

② 《杨儒庚辛存稿》,第 23、25、28 页。

③ 《杨儒庚辛存稿》,第 23、25、28 页。

④ 同上书,第 16 页。按“郭米萨”系俄语 KOMиccap 之音译,义为负责某种领导任务的委员。

① 《杨儒庚辛存稿》,第 57—58 页。

② 罗曼诺夫:《俄国在满洲》,第 241 页。

③ 《杨儒庚辛存稿》,第 74 页。

果中国“听各国谗言,不愿立约,则东三省必永为俄有”;④另一方面又在圣彼得堡向杨儒威逼,并于 3 月 13 日把十二条删削为十一条抛出,逼限在 14 天内签字,一字不准更改;咄咄逼人,气焰极其嚣张。杨儒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著名的具有爱国精神的外交家,临危不惧,折冲樽俎,坚决拒绝签字。3 月 23 日,清政府电李鸿章“全权定计,朝廷实不能遥断也”。①同日, 李鸿章据此电杨儒说:“内意已松”,“即酌量画押,勿误”。② 24 日,杨儒扶病出席与维特进行谈判,情况如下:

“维云:⋯⋯璞科第来电称,李相告伊,贵大臣业奉政府训条画押矣。

杨云:不错,本大臣确已奉到李相、军机处两电,令本大臣自行定计,酌量画押, 并非画押全权。⋯⋯我非明奉朝旨,何能私行画押?⋯⋯

维云:我意总劝贵大臣画押。⋯⋯现在期限甚迫,今日礼拜,后日期满。⋯⋯如贵大臣能画押,他日政府不能批准,再行作废。⋯⋯如欲加害于与俄订约之人,俄必出 场保护

**杨作色云:贵大臣何出此言?我系中国官员,欲求俄国保护,太无颜面!如 此行为,我在中国无立足之地矣!**⋯⋯

**维自觉失言,颇有惭色。”**③

3 月 26 日,清政府在国内强烈反对俄约和列强的干预下认为:“不遽画押仅只激怒于俄,画则群起效尤分据,其祸尤速”,“以坚持不画押为害较轻”,“请先议公约(即《辛丑和约》——引者)”;电令杨儒“婉告俄外部,中国为各国所迫情形,非展限改妥无碍公约,不敢遽行画押”。④沙俄阴谋终未得逞,于 4 月 6 日发表声明,暂停谈判。但李鸿章此后却电告吴克托说:“各国多方恐吓,中外大臣,多信其言;我虽屡奏催,孤掌难鸣”,“俟公约定后,再行画押”。①在 9 月 7 日《辛丑和约》签订前后,李鸿章与俄使格尔思及维特代表波兹德涅耶夫(Pozdneev,D.M.)进行了濒繁的接触。10 月 7 日,沙俄提出了关于华俄道胜银行协定草案七条,连李鸿章本人也认为,

这个“协定把满洲全境交给银行支配”。但是,俄方却逼迫他签字。10 月 27 日维特电告波兹德涅耶夫说,如果李鸿章“不老老实实地‘在最近数日’签订协定,就‘分文不给他’。”②11 月 7 日,李鸿章在俄人的“恫吓催促” 下病死,“闻薨之前一点钟,俄使尚来催促画押”。③李的病逝,对维特等人

④ 同上书,第 8 页。

① 罗曼诺夫:《俄国在满洲》,第 240 页。

② 《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 23 卷,第 17 页。据安德鲁·马洛译莫夫(AndrewMadozemoff)所著:《俄

国的远东政策》中译本(商务印书馆 1977 年版),第 175 页。维特在 1901 年 2 月 23 日曾致电华俄道胜银行经理璞科第说:“我授权你通知李鸿章,我们的协定一经缔结,你就给他或他所指定的任何人五十万卢布,以表示我们的感谢”。此后如果“我们的事情办得好,我将再给他 一笔适当的款项”。

③ 《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 34 卷,第 6 页。

④ 《杨儒庚辛存稿》,第 94 页。

① 《杨儒庚辛存稿》,第 53—54 页。着重点系引者所加。

② 同上书,第 97 页。按俄约遭到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中国各地人民的反对,3 月 15 日上海人民在张园集会抗议,要求“力拒俄约,以保危局”;号召中国人民“出死力以争此一日之命”(《中外日报》1901 年 3 月 16 日)。同时,英、德、美、日等国也警告清政府说:“同任何一国单独签订条约都对中国

会是一个危险的根源”(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 345 页)。

③ 《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 34 卷,第 29 页。

来说,颇有兔死狐悲之感。他们“这时才发现,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因为‘随着失掉了李鸿章与许景澄(许早在 1900 年就死了),不仅我们一派已经完全没有台柱子了,而且在中央的最高当局中,看来没有一个人能够勇敢地负责与外国人办理交涉’,而‘从物质上使某人具有切身利害关系’暂且‘为时尚早’。”

我们知道,由于清政府叛卖义和团运动,致使在瓜分危机缓解形势下签订的《辛丑和约》扩大了和加深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共同对华侵略,即在“门户开放”政策下的进一步掠夺。但沙俄却要占领我国东北,把东三省的“门户完全关闭”,以“巩固俄国在满洲的绝对势力”。⑤这就使它同其他列强, 特别是同样对东三省怀有领土野心的日本之间的矛盾尖锐化了。1902 年 1 月30 日,英国外交大臣兰士敦(Henry charles Lansdowne)与日本驻英公使林董(Hayashi)在伦敦签订了《英日同盟》(Anglo-Japanese Al-liance), 31 日日本驻俄公使便把同盟条约通知了拉姆斯多夫。“日本公使的通知对俄国外交界是一个晴天霹雷。这也立即使俄国改变了它原先在撤军条约问题上的态度”,因为《英日同盟》表明了“那个置俄国于死地的远东国际联合体的成熟”。⑥沙俄为了摆脱它的不利处境,被迫在撤军问题上作出让步。1902 年 4 月 8 日(光绪二十八年三月初一日),奕劻、王文韶同俄国驻华公使雷萨尔(P.M.Lessar)在北京签订了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四条:

“一、俄国⋯⋯允在东三省各地归复中国权势,并将该地方一如俄军未经占据以前,仍归中国版图及中国官治理。

“二、大清国家⋯⋯允认如果再无变乱,并他国之举动亦无牵制,即将东三省俄国所驻各军陆续撤退。⋯⋯由签字画押后,限六个月,撤退盛京省西南段至辽河所驻俄国各官军,并将各铁路交还中国;再六个月,撤退盛京其余各段之官军及吉林省内官军; 再六个月,撤退其余之黑龙江省所驻俄国各官军。

“三、⋯⋯俄国各军全行撤退后,仍由中国酌核东三省所驻兵数,应添应减,随时知照俄国国家。⋯⋯

“四、⋯⋯俄兵所占据并保护之山海关、营口、新民厅各铁路,交还本主。大清国家允许:(一)⋯⋯不可准他国占据俄国所退各地段;⋯⋯(三)至日后在东三省南段续修铁路,或修枝路⋯⋯应彼此商办;(四)应将⋯⋯山海关、营口、新民厅各铁路所有重修及养路各费⋯⋯赔偿。⋯⋯”①

在签订这项条约时,清政府本来已经看出,第二条中所谓“允认如果再

无变乱、并他国之举动亦无牵制”作为撤军条件,会把沙俄“关于撤军的承诺化为乌有”,因此,签约一事拖延下去。一贯善于搞贿赂外交的维特于是下令使用“李鸿章基金”,“即便花很多钱”也要结束此事。3 月 31 日,璞科第“答应付给王文韶二万两,给其他小人物一万两”,于是在 4 月 8 日“中国人保留了那项条件,签署了撤军协定”。②在这种条件下签署的协定实质上是为不撤军寻找借口的协定,但它也为 1904 年 2 月 8 日至 1905 年 9 月 5 日的日俄战争埋下了种子。俄军在日俄战争中“元气大伤”,“连在欧洲打一声防御战都已应付不了,俄国本身又在发生革命”,“俄国已不再作为一大

⑤ 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 4 卷,第 156 页。

⑥ 罗曼诺夫:《俄国在满洲》,第 282 页。

① 罗曼诺夫:《俄国在满洲》,第 291、297 页。

② 同上书,第 297、298 页。

强国存在了”。①为沙皇并吞领土野心效劳的维特,虽是一个搞贿赂外交的能手,但他在掠夺我国东北领土的侵略罪行中,他不仅“忽略了不能使一八九五年和一八九六年的局势在当时重演的种种因素”,②也昧于义和团运动所引起的远东国际形势的变化。沙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者在日俄战争中的失败乃是必然的。

不过,话得说回来。尽管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没有能使沙俄全部撤军,但它却保持了我国东三省领土主权的完整。这不能不使我们回想到,这是一年多以前我国驻俄公使、全权大臣杨儒在圣彼得堡坚持斗争、不屈不挠的结果。“杨儒在各方煎迫之下,矛盾攻袭之中,犹始终固执(应读作顽强坚持——引者),至以身殉”。“因其固执之一念,未由中国自画卖身契, 为东三省留下一线生机,日俄战后,日本仍不能不将东三省交还中国者,实杨儒固执之功也”。③

① 《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第 40—41 页。

② 罗曼诺夫:《俄国在满洲》,第 298 页。着重点系原书所有。按“李鸿章基金”自此次付出后,“在财政大臣名下存于华俄道胜银行的还有二百三十四万二千二百二十八卢布二十四戈比”(罗曼诺夫:《俄国在满洲》,同页)。

③ 泰勒著,沈苏儒译:《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商务印书馆 1987 年版,第 47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