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抵抗列强瓜分史

上编 义和团运动爆发前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状况

自 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开始,中国面临瓜分危机以来,直到 1900 年义和团反瓜分的爱国主义运动全面爆发的这段时期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状况,简单地说起来,我们可以把它们概括为帝国主义列强准备瓜分中国的时期,或者说是他们力图把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变成他们的殖民地的时期。这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瓜分的救亡图存时期,所谓“举世的风暴中心已经转移到了中国”①就是指这段时期来说的。这段时期,从帝国主义列强掠夺中国来说,是他们对华“抢夺让与权”(the Scrumble for Concessions)②的时期; 从帝国主义列强本身的竞争来看,是他们在华的“让与权争夺战”(the Battle of Concessions)③时期;从帝国主义列强与清政府的关系方面来考察,则是清政府在基本上听任他们侵略、予取予求的“受制于人的时期”(the Period of Subjection)。④

这段时期,为时不过六七年,从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来衡量本来就是极短的;但是,就其影响和意义来评论,却是极端重要的。无论我们从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还是从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哪个方面来看,都是如此。

在中国近代史上,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 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①这段通过“抢夺让与权”来瓜分中国时期的历史更表明,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不仅是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半殖民地,并且是最终要把中国由半殖民变成他们的殖民地的。这段形成义和团反瓜分爱国运动真实背景时期的历史无可置疑地表明,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因此,这段时期不仅在中国近代史上,并且在整个几千年来的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都是极端重要的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

在世界近代史上,“1894—1900 年的中国危机”(the 1894—1900 criusis in Chinese Affairs)②或所谓的“中国问题”,即瓜分中国的问题,业已成为当时“国际关系中头等重要的问题”。③为什么这段时期中的“中国问题” 会成为世界史上“国际关系中头等重要的问题”呢?这是由于中国本身是一个幅员广大和人口众多的国家,它拥有“四百万平方英里以上的土地和人类五分之一左右的人口”。④因此,对于帝国主义列强来说,中国一方面成为他们谁都想来“咬上一口”的“最大的一块骨头”;⑤另一方面又成为他们彼此间拼命争夺的对象,形成了 19 世纪列强在华“让与权争夺战”的高潮。一时间,“中国问题”几乎成为世界政治中首屈一指的问题,全世界所有主要的

① 穆恩:《帝国主义与世界政治》,1942 年英文版,第 321 页。

② 马士、宓亨利合著:《远东国际关系史》,1931 年英文版,第 422 页。

③ 施达格:《中国与西方:义和拳运动的起源和发展》,1927 年英文版,第 64 页。

④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 3 卷,1918 年英文版,第 3 页。

①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 622 页。

② 约瑟夫:《一八九四至一九○○年列强对华外交》,1928 年英文版,第 419 页。

③ 罗德津斯基:《中国史》第 1 卷,1979 年英文版,第 347 页。

④ 约瑟夫:《一八九四至一九○○年列强对华外交》,1928 年英文版,第 27 页。

⑤ 帕尔默、科尔顿:《近代世界史》,1964 年英文版,第 649 页。

帝国主义列强几乎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远东来了。

在近代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史上,在这段时期中出现了包括各阶级的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再接再厉的救亡图存的斗争。除了义和团运动及其前身反洋教斗争以外,还包括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维新派,包括了清政府统治阶级中的抵抗派官员和清军中的爱国官兵;他们的斗争在大部分情况下虽说是各不相谋,但他们的目标却都是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而斗争的。当时,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而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数十年来,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即“中国必须被瓜分掉”。①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广泛的反帝爱国斗争,不论其规模大小,或成或败,在抵制瓜分危机上都是起了作用的。最后,以农民为主体的义和团运动可以说是代表了这个时期中各阶段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终于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行径;拳民战斗的丰功伟绩,极端重要,挽救了中国的危亡。

为了认识这段重要的历史时期,明白它的来龙去脉,我们需要追溯一下19 世纪末叶的历史,陈述一下随着中日甲午战争之失败而俱来的瓜分危机, 以及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让与权争夺战”如何导致了中华民族的空前大灾难——瓜分狂潮的到来。这些问题,我们就在上编的各章中依次一一作些具体论述。第一章 帝国主义时代的来临与分割世界的斗争之加剧

1870 年,在世界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历史分期问题上,是一个十分明显的分水岭。在此以前,是“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时代,是迅速摧毁过时的封建专制制度的时代”;在此以后,则是“从进步的资产阶级变成反动的和最反动的金融资本的时代”。①

什么是帝国主义?列宁于 1916 年在他的名著《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曾经指出:“如果必须给帝国主义下一个尽量简短的定义, 那就应当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②这个定义是特别适用于19 世纪末期到 20 世纪初期正在进行瓜分世界斗争的帝国主义时代的;而这样一个垄断阶段则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业已发展到很高程度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乃是 1870 年以来,即

西方在 19 世纪最后 30 年中所发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③的结果。所谓第二

次工业革命,它是相对于 1770—1870 年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来说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在钢铁工业方面是一系列新式炼钢法的出现,如酸性转炉法、平炉法和碱性转炉法等等,特别是 1875 年发明的碱性转炉法,“这才有可能以极小的误差控制钢铁生产中的含碳量,从而开创了钢铁时代”。在电力方面,19 世纪 80 年代建立了第一批商业性的发电站,“电的应用使精确的控制成为可能,从而为大规模生产的现代工业所依赖的完备的机械化创造了条件”。在化学工业方面,“则是到了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多年才开始”有“独立的、规模巨大的化学工业”。在石油方面,“大量的石油蕴藏是于一八五九年首先在宾夕法尼亚发现的,一八七○年成立了美孚石

①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 3 卷,第 58 页。

① 《打着别人的旗帜》,《列宁全集》第 21 卷,第 125 页。

②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二卷,第 808 页。

③ 马格多夫著,伍仞译:《帝国主义时代》,商务印书馆 1975 年版,第 25 页。

油公司”,后来“在工业和运输业中把石油用作燃料”。①这些科学技术上的新发展对于加速资本主义垄断化的过程是起了重大的作用的。随着垄断组织统治的逐步确立,银行和工业也逐步溶合起来或混合生长,从而产生了一种新型的“由银行支配而由工业家运用的资本”,②即金融资本。在金融资本形成的过程中,资本输出的作用加强了,国际垄断联合组织也出现了,它们为分割世界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帝国主义的特点,恰好不是工业资本而是金融资本”;因此,所谓帝国主义时代,实质上就是“金融资本时代”。③

① 马格多夫著,伍仞译:《帝国主义时代》,商务印书馆 1975 年版,第 24—25 页。

②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二卷,第 768 页。

③ 同上书,第 810、778 页。着重点系原书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