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列强关于瓜分中国势力范围的谈判(1898 年 1 月)

根据以上叙述,我们可以看到,清政府自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业已对帝国主义列强“彻底屈服”,②对于他们瓜分中国、掠夺让与权的侵略要求,没有任何一项是它所能抗拒的。它能做的事,无非是在列强矛盾的罅隙中,适应于压力的大小而决定由谁来掠夺到手这份让与权罢了。自德军强占胶州湾和俄军强占旅大以后,形势急转直下,清政府手中这一小点仅存的在选择方面的自主权也快要丧失殆尽了。因为不管他同意或不同意,列强动用了武力来侵占中国领土,武力只能用武力来对抗,在“朝廷断不用兵”③的决策下, 它就只好任人宰割了。在胶州事件中,俄国代办巴布罗福的看法就是:“毋庸置疑,在中华帝国今日受压迫的情况及海陆军武力设备不完全的情况中, 中国政府事实上自己没有任何方法能防止此种任意的攫取,甚至不能对德国政府安置在这些区域的这样较小的海军力量作任何一点点厉害的抵抗。因此,在目下情况中,中国的一切希望自然就寄托在其他外国的可能干涉上”。

④当时,清政府所寄托的这个外国的干涉的希望,就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划分中

国为他们各自的势力范围时所产生的矛盾。实际上清政府从这些矛盾中除了进一步丧失主权以外,是根本得不到任何一点东西的。

这几年来,整个世界局势的重心显然是转移到中国来了。它的转移不是由于中国的强大,而是由于中国在清朝政府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极端衰弱,衰弱到不能保卫自己的领土,甚至连本身的生存都要去乞求于列强的维护。个中情形,正如 1896 年 8 月 7 日李鸿章在签订《中俄密约》后途经英国伦敦、在中国协会(ChinaAssociation)为他举行的宴会上由他的秘书罗丰禄代他致词时所说:

“西人若借箸而筹,欲求治华之第一善策,务在不损其体统,不减其尊严;否则, 治丝而禁,迫而酿成大乱,甚至百务荒废,难言底定之期。⋯⋯今中英两国,⋯⋯通商⋯⋯毫无限制,利益均沾;⋯⋯万一敝国有损害自主权利之祸,必致波及于贵国,贵国仍应出其智力,奋其威武,匡扶而敉平之。故敝国之倚仗贵国及通商诸国者,贵国亦断不肯袖手旁观;本大臣悄悄之忧,于此略能自慰矣。”①

所谓“不损其体统,不减其尊严”者,即维护清朝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

之意也。在李鸿章看来,这是列强“治华之第一善策”。就当时英国把印度, 法国把越南变成自己的殖民地以后情况来看,印度的王公、越南的顺化阮氏王朝到底还是保存下来了的。

① 《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第 741—742 页。

② 《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第 754—755 页。按“隙地”一词即所谓的“中立地带”(Neutralzone)或“中立区域”(Neutralground)。

③ 约瑟夫:《一八九四至一九○○年列强对华外交》,第 279 页。

④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 3 卷,第 101 页。

① 《总理衙门致山东巡抚李秉衡电》(一八九七年十一月十七日),见《清季外交史料》卷一一七,第 19

页。

德军强占胶州湾以后,清政府主要是寄希望于俄国的干涉来使德军撤退,殊不知俄国正在利用此事来作为它强占旅大的借口,同时又作为它迫使德国承认其在华的势力范围的对策。俄国政府利用 1895 年冬清政府曾允许其舰队在胶州湾过冬的要求,②同德国政府展开了讨价还价的谈判,提出“决不放弃”胶州湾作为俄国“海军海上根据地的优先权”,①使德国认识到“必须付出一笔俄人所认为等值的代价”②才行。经过双方外交官的往来谈判,俄国驻德大使奥斯登萨根(Osten-Sacken)于 1898 年 1 月 2 日向德国外交大臣比洛提出一份备忘录,声明“中国北部各省,包括全部满洲、直隶及新疆在内, 是我们独占行动范围的原则,我们不能让任何外国势力侵入这些地区”。③ 德方认为:“我们只希望俄国占居满洲及新疆;至于直隶,以其包括天津、北京在内,乃是一块肥肉。但如果俄国能诚恳地、有效地协助我们完成胶州协定,并承认我们在山东的、包括黄河在内的利益,则我们也可把直隶让给它”,但“对保留黄河直至河套为止一段地区作为我们的势力范围一点寄予极大的重视”。④这就是俄、德两国关于瓜分中国北方的势力范围的谈判。在此前后,德国还利用列强间的矛盾和对华野心而施展了它纵横捭阖的外交手段以迫使他们承认强占胶州湾的既成事实。比如说对英国,它承认其在中国南方的势力范围,并使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完全了解德国占据胶州不仅不违反英国的利益”,还“会使俄国独霸中国北部海岸的局面受到障碍”。⑤ 对日本,它深知其“能不惜任何代价”扩张领土,就向其暗示“关于或早或迟分配中国遗产的问题我们绝无意从原则上妨碍日本进取中国大陆的计划”。①

1897 年 12 月 15 日俄国利用德占胶州而强占我国旅大的罪行,进一步促成了瓜分中国过程的连锁反应。帝国主义列强,其中特别是在中国本来占有实际垄断地位的英国看到情况已经发生根本变化,亟谋与俄国达成关于瓜分中国的势力范围的协议。1898 年 1 月 17 日,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授命其驻俄大使欧格讷说:“如果切实可行的话,你询问维特,英俄两国在中国的合作是否可能。我们的目的并不是严重敌对的;另一方面,如要彼此为敌,我们彼此都能够大大加害于对方。我们最好是达成一项协议。如果我们能够认为俄国愿意同我们合作的话,我们愿意促进我国达到它在北方的商业目的。”

②欧格讷在 5 天以后,于 1 月 22 日会见了维特,讨论英国的建议。维特认为: “俄国的地理位置迟早一定会保证她在中国北部的政治优势”,他认为:“中国南部,包括扬子江下游和上游,不在俄国的扩张领域之内,并且无疑是英国的优势范围(the Sphere of British preponderance)”,并问:“如果俄国对旅顺口的占领成为永久性的,英国会有什么意见?形势的压力可能使暂时的占领成为长期的”。欧格讷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却说英国“正常

② 《红档史料》,第 100 页。

① 林乐知、荣章甫汇译:《李傅相历聘欧美记》卷上,《英轺载笔上》,第 42 页。

② 参阅许景澄:《许文肃公遗稿》卷三,函牍四,第 53 页;又《红档史料》,第 95 页。

③ 《红档史料》,第 116 页。

④ 《德国外交文件》(一),第 164 页。

⑤ 同上书,第 210 页。

① 《德国外交文件》(一),第 212 页。

② 同上书,第 171 页。

的和必要的政策是要保持中国对外开放通商,反对寓禁关税,不容许她的商业利益和相应的政治地位因其他列强的行动而被排斥”。维特“准备支持他所谓的英国的现实的和贸易的政策”,也“赞成他所谓的同盟”,“但以英国不得阻挠俄国对华北的野心为条件”。③维特从一张上了锁的书桌中取出了一张中国地图,“用手指着直隶、山西、陕西和甘肃等省划了一个圈,然后说道,俄国迟早是会并吞所有这片领土的”。接着他就指着兰州说,“西伯利亚铁路会及时地修筑一条支线通到这个城市,又说他已经有了关于这条支线的长度和造价等等细节”。④维特如此迫不及待地把沙皇俄国瓜分中国领土的野心向英使欧格讷和盘托出,为的是“想知道女王陛下的政府会和俄国一起走多远,因为维特明白,如果能同英国达成协议,我们的裁决(rule)就将成为远东的法律”。①

1898 年 1 月 25 日,索尔兹伯里发给欧格讷一个密件,向俄国摊牌,把英国的建议概述如下:

“我们的意见是,中国和土耳其两个帝国是如此衰弱,以致在所有重大事情上他们都不断地受到外国列强意见的支配。在提供这种意见的时候,俄国和英国总是对抗的, 它们抵消了彼此的努力,情况之多远远超出了它们真正的利益对抗所要求的;并且这种情况还可能不会减少,只会增多。为了消除或减少这种弊端,我们认为同俄国达成一项协议可能对两国有利。我们不打算侵犯既存权利。我们不会允许破坏任何既存的条约, 或者危害目前中国或土耳其这两个帝国的完整。这两项条件是极端重要的。我们不想瓜分领土,而只想瓜分优势。显然,就土耳其和中国来说,有广大领土对俄国的利害关系超过了对英国的利害关系,反之,也有广大领土对英国的利害关系超过了对俄国的利害关系。如果仅仅作为一个例子来说明,而不是我在这里保证的话,那么我要说濒临黑海的土耳其领土以及直到巴格达的幼发拉底河流域对俄国的利害关系比英国大得多,而土属非洲、阿拉伯以及巴格达以南的幼发拉底河流域对英国的利害关系则比俄国大得多。在中国,黄河流域,包括黄河流域以北的领土在内同扬子江流域之间也存在着类似的分界线。是否可能议定:对于这些领土在我们意见分歧时,利害关系较少的强国应对另一强国让步,并且帮助另一强国呢?”②

这就是当时“英国首相在事实上,建议把整个亚洲从亚历山大勒塔(今

土耳其伊斯肯德仑——引者)到北京划一条线,分为北部的(俄国)范围和南部的(英国)范围”,③以便进行瓜分。1898 年 1 月 31 日,沙俄外交大臣穆拉维约夫在其上奏沙皇的奏折中认为,“在我们的军舰已占领了旅顺口和大连湾的情况下”,索尔兹伯里这个建议是“值得注意的”。正是在有关中国的问题上,由于旅大的占领,“现在”使俄国“在北直隶湾范围内有完全的行动自由”,并“有可能不使英国人对华北事务进行干预”。①2 月 1 日, 穆拉维约夫受沙皇全权委托,向欧格讷提出,“暂且不要解决总的问题”,

③ 同上书,第 197、208 页。

④ 顾奇与坦珀利合编:《关于大战起源的英国文件》第 1 卷,1927 年英文版第五件:《索尔兹伯里致欧格讷》(1898 年 1 月 17 日)。

① 《关于大战起源的英国文件》第 1 卷,第八件:《欧格讷致索尔兹伯里》(1898 年 1 月 23 日)。

② 《关于大战起源的英国文件》第 1 卷,第八件附件:《欧格讷致索尔兹伯里》(1898 年 1 月 30 日)。

③ 同上书,第八件:《欧格讷致索尔兹伯里》(1898 年 1 月 23 日)。

① 《关于大战起源的英国文件》第九件:《索尔兹伯里致欧格讷》(1898 年 1 月 25 日)。

可以先就“业已刻不容缓的”中国问题进行谈判。②在谈判过程中,俄国决定放弃酝酿已久的对华借款,以谋求英国对他占领旅大的承认,“沙皇外交当局之所以表示愿意牺牲对华贷款可以得到的利益,恰恰是而且也仅仅是为了要把暂时占领(旅大)变为永久占领”。③英俄谈判实际上在 3 月份便已中断。

但英国却取得了借款让与权,于 1898 年 3 月 1 日签订了《英德续借款合同》。

清政府在威胁之下,不得不于 2 月 11 日宣布扬子江流域为英国的势力范围, 瓜分之祸就迫在眉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