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国人民为反第一次瓜分危机而斗争

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特别是《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广大人民的震动之大,在中国近代史上,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其中割地一项,表明瓜分业已开始,尤为令人痛心疾首;1895 年 5 月 8 日都察院代奏道员易顺鼎的奏折中曾说:

“伏思割地一事,尤为万不可行。⋯⋯辽东者,北洋之藩篱;台湾者,南洋之门户。今日无辽东,明日即可无北洋;今日无台湾,明日即可无南洋。天下畏盗之人,必求远盗,未有揖盗于门内,而求其不发箧探囊;天下畏虎之人,未有纳虎于室中,而冀其不磨牙吮血。行见奉、锦、登、莱一带,不复能立锥;江、浙、闽、粤各疆,不复能安枕; 海口海面,皆非我有。⋯⋯英、法垂涎台湾,俄人蓄谋辽东,岂伊朝夕?况各国狡焉思逞之计,贪得无厌之怀,谁不欲拓境开疆,因时取利?今见倭人以一举手一启口之劳, 而得地如此多,获利如此厚;虽云无故,亦必生心。倘群起效尤则中国虽大恐一日之间可以瓜剖立尽。⋯⋯此日之厉阶皆由于昔他时之欲壑恐更甚于今中国将来必无可存之地。”①

据说日本军国主义者还作了一张与西方列强共同瓜分中国的示意图,“闻

倭人以中国舆图用五色画界,指示西洋各国,拟与各国瓜分;宣言十年之外, 必可立见此局”。②“瓜剖立尽”的险象真是历历在目的了。

恩格斯曾经于 1893 年 2 月,在《致丹尼尔逊》的通信中指出:“历史可以说是所有女神中最残酷的一个,她不仅在战争中,而且在‘和平的’经济发展时期中,都是在堆积如山的尸体上驰驱她的凯旋车。而不幸的是,我们人类却如此愚蠢,如果不是在几乎无法忍受的痛苦逼迫之下,怎么也不能鼓起勇气去实现真正的进步。”③中国人民正是在我们国家民族业已进入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在无法忍受的瓜分痛苦逼迫之下,鼓起勇气来掀起了遍及各阶层的、空前壮大的反瓜分运动的。这个反瓜分运动在第一次瓜分危机中即已开始,他们包括了孙中山先生成立的兴中会、康有为发动的“公车上书”、台湾人民的直接的反瓜分抗日战争以及作为义和团运动先驱的中国人民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如成都教案、古田教案等等;这时期中国人民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随着形势的变化,已经具有了反瓜分斗争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