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在中国人民反瓜分斗争中兴起的义和团运动

自中日甲午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危机, 并且已经经历了其中的两个高潮,即甲午战争中及其后的第一次瓜分危机和德、俄强占胶州湾及旅、大以后的第二次瓜分危机。为了救亡图存,中国社会的各阶级都卷入了反瓜分的斗争。他们之中既有中国封建地主统治阶级中的爱国人士,也有中国资产阶级中的革命派和维新派,更有参加反对帝国主义教会侵略和统治斗争的广大的以中国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群众。他们都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不同程度上并在不同的方面对反瓜分运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从而使我们这个在风雨飘摇中的国家毕竟渡过了困难重重、危如累卵的两次瓜分危机。

但是,渡过瓜分危机并没有中止瓜分危机;在帝国主义列强疯狂的让与权争夺战下,瓜分危机反而一次比一次更加严重。另一方面,中国社会各阶级虽说都卷入了瓜分的斗争;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由于遭到清政府的镇压,他们的斗争一般说来主要地只能在海外华侨中进行;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在 1898 年 9 月“戊戌政变”以后也遭到了革命派同样的命运,他们的领袖有的被杀害,有的则逃亡国外。至于封建地主统治阶级中的爱国人士,他们的爱国活动有的遭到帝国主义者的监视,有的被列强逼令撤职或调任,有的则依违两可而获得保全。总之,他们的活动是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的。只有中国人民群众的反瓜分斗争却反而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卖国的封建统治者日甚一日的压迫与剥削中日益高涨激烈。他们的斗争“不是短暂的爆发和转瞬即逝的火光,而是持久的、引起伟大历史变迁的行动”。③他们“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④

义和团运动就是在中国人民群众的反瓜分斗争中兴起来的。如果说这个运动以反对帝国主义教会侵略和统治来作为它的基本斗争形式,那么,它可以说是继承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洋教运动”的传统。如果说这个运动以反瓜分来作为它的主要目标,那么,它可以说是继承了自中日甲午战争以来的“成都教案”和“古田教案”的传统。如果说这个运动兴起于 1898 年中国人民的反第二次瓜分危机的斗争,那么,余栋臣起义以及随之而来的全国各地的“反洋教斗争”也就成为它的直接的前驱。

③ 张之洞:《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电》(1898 年 12 月 21 日),见《四川教案与义和拳档案》,第 534 页。

④ 约瑟夫:《一八九四至一九○○年列强对华外交》,第 4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