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津保卫战(1900 年 7 月 9—14 日)

我们在前面《天津的激战》中已经可以看出,帝国主义侵略军的战略在于确保交通枢纽的老龙头火车站,破坏中国部队的军火供应。因此,比较重大的战斗都是在火车站和北洋机器局进行的。自东局子即北洋机器局被敌军占领后,位于天津城南门外海光寺的天津制造局(即西局子或北洋军械局) 就成为侵略军所要加以破坏的最重要的目标。1900 年 6 月 30 日,“各西兵欲将离津三英里最紧要之北洋军械局夺取,议定后,当由英、俄、法、意、德五国兵士共三千人同往攻击,战有五点钟之久,始将该局火药栈轰毁。该局为最关紧要之处,华人军火,悉出于中,现除上海、南京、福州三处外, 华人已无处可取军火接济矣。是役西兵伤七十名,死十二名,大半系俄人”。

④当时,“洋兵麇集紫竹林、老龙头,西沽、北仓等处,连日焚烧机器、制造、

武库各局所”,①通过销毁武器弹药的供应来从根本上破坏清军的战斗力。清军方面,这时却把重点放在进攻紫竹林的租界区,议定“由马玉昆、聂士成两军,联合张德成、曹福田两团拳民,分路进攻紫竹林,使之应接不暇”。① 7 月 5 日,清军“三面围攻东局”。6 日晚,聂士成率部“驰往跑马厂及八里台扼札”;在马家口驻队之“义和团张德成亦率团民数千”与清军“并力击退洋人,即乘势追下,直抵紫竹林交界,将附近租界一带之洋楼焚烧多处”。7 日夜,“聂士成率队往攻小营门,洋人携炮遁去,该军即札该处”。连日以来,义和团同清军还在老龙火车站一带冲击,“兵气甚奋”。在帝国主义侵略军方面,到 6 月 30 日已经登陆的八国联军数字如下:③

军官数 士兵数美国⋯⋯⋯⋯20 人⋯⋯⋯⋯⋯⋯329 人

④ 冯自由:《革命逸史》(一),《横滨开智录》,第 95 页。按《开智录》“曾得到孙中山二百元的捐助。”

(见史扶邻:《孙中山与中国革命之起源》,第 240 页)

① 《三民主义》,《孙中山选集》下卷,第 724 页。

① 佐原笃介等:《八国联军志》,见《义和团》(三),第 192 页。

② 《四川提督宋庆折》(1900 年 7 月 5 日),见《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第 246 页。

③ 《直隶总督裕禄折》(1900 年 7 月 4 日),见《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第 230 页。

奥国⋯⋯⋯⋯12 人⋯⋯⋯⋯⋯⋯127 人英国⋯⋯⋯184 人⋯⋯⋯⋯⋯1700 人

法国⋯⋯⋯⋯⋯17 人⋯⋯⋯⋯⋯⋯387 人德国⋯⋯⋯⋯44 人⋯⋯⋯⋯⋯1300 人

意国⋯⋯⋯⋯7 人⋯⋯⋯⋯⋯⋯131 人日本⋯⋯⋯119 人⋯⋯⋯⋯⋯3709 人俄国⋯⋯⋯117 人⋯⋯⋯⋯⋯5817 人共计⋯⋯⋯520 人⋯⋯⋯⋯⋯13500 人

“联军总共有五十三门野战炮,三十六挺机关枪”。④7 月 7 日,沙俄关东军司令阿列克谢耶夫到达天津,担任了“联军的总指挥”,⑤统一协调他们对天津的侵略战争行动,使那些“欲进不能,欲退不得,疲惫已极”①的侵略军又要张牙舞爪地向中国人民进行反扑了。天津保卫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的。

7 月 9 日敌军攻占西局子(天津制造局)。先是当日凌晨两点四十分,

1000 日军,500 俄军和 1000 英军分路向天津南郊进攻,包抄那里的义和团与清军。日本骑兵冲向了大量拳民的集中地——纪家庄,与韩以礼率领的义和团发生了激烈战斗。敌军在那里“见人就杀,见房就烧,整个村庄毁于帝国主义强盗之手,上千名义和团民和百姓牺牲于敌人的屠刀之下”。②与此同时, 英、俄军则向跑马场、八里台和海光寺的西局子(天津制造局)发起攻击。五点半左右,敌军进攻跑马场,清军约 4000 人“在彼扼守”,“相持至二点钟之久”,以日本骑兵从纪家庄迂回包围,清军“无从抵拒,纷纷散逃”。聂士成闻讯自小营门率军往援不及,遂与联军激战于八里台,由于弹药不继, 伤变甚重,始奋力突围,忍死力战,壮烈牺牲于“八里台地方”。“侵略军随即攻占了西局子,这本是一个“能够有效地炮轰租界的阵地”,③就这样被敌军摧毁了。“是日各国兵队,放火焚烧制造西局”。④敌军于午后撤回租界。

7 月 11 日清晨三点,中国军民又一次大举进攻老龙头火车站。“他们乘黑夜前进,终于到达车站,进入一些车厢内,于是在那儿发生了肉搏战。印度兵从两侧向车厢扫射,要把中国人从车厢中清除掉。在攻击正在进行的时候,中国人向车站打炮,炮弹如雨,异常猛烈”。⑤拳民“虽不懂使用武器”, 但“作战英勇是不能否认的。他们装上刺刀,几次三番从车皮上冲杀出来劈刺敌人”。他们虽在受“重创后被击退,但联军损失也很重大,伤亡人数近150 人”。⑥到上午六点多钟,战斗结束,中国人“被打死 500 人,联军也付

出 150 条生命”。①

④ 同上书,第 275—276 页。

⑤ 兰多:《中国与联军》第一卷,第 165 页。

① 兰多:《中国与联军》第一卷,第 165 页。

② 扬契维茨基:《八国联军目击记》,第 198 页。

③ 佛甫爱·加来、施米侬:《庚子中外战纪》,见《义和团》(三),第 299 页。

④ 廖一中、李德征、张旋如等:《义和团运动史》,第 320 页。

⑤ 北京、天津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京津蒙难记——八国联军侵华纪实》,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152 页。

⑥ 佐原笃介等:《拳“乱”纪闻》,见《义和团》(一),第 150—151 页。

① 《京津蒙难记——八国联军侵华纪实》,第 152、155 页。

7 月 12 日,联军指挥官会议决定于 13 日黎明分东南两路进攻天津城:

东路以 2600 多名俄军为主,加上两个德国海军陆战连和一个法国山炮连,共

约 3000 人在阿列克谢耶夫的指挥下在 12 日晚上九点钟和十一点钟乘夜出发,在黎明前偷渡芦台运河,然后从两岸前去抢夺铁路前的中国阵地,进攻天津城东北角、三叉河口黑炮台一带,切断河东清军及义和团同天津城内的联系。南路则由福岛将军(General Fukushima)率日军 2400 人,利斯坎上校(Colonel Liscum)率美军 1100 人,多沃德将军(General Dor-ward)率英军 800 人,贝勒高上校(Colonel de Pélacot)率法军 800 人,以及奥军130 人共约 5000 人从海光寺直扑天津城南门。

东路俄军趁驻守芦台运河一带“中国村庄和中国前沿炮兵”(马玉昆部) 熟睡之际,偷渡了运河。13 日黎明,他们炮击清军阵地。七时左右,法军炮击城东北壕墙外的火药库,引起爆炸,“二十万普特的炸药飞向空中”。慌乱中敌人夺取了清军的速射炮和攻城巨炮,并把“炮口对准了中国人”。八时三十分,俄军“全部到达铁路堤上”,并向水师营炮台进攻。13 日中午十二时,清军纷纷向北郊败退,②敌人乘胜进抵天津东北城下。14 日,“复与在城东营之华兵交战,防守极严,抵御亦甚力;后得与入城之炮队开炮向击, 并有日军两中队,夺据黑炮台”。③

南路敌军以日军为中路、法军为右路、美英军为左路,于 7 月 13 日凌晨三时出租界南土墙向天津城南门进攻。他们的炮兵也在日出之时开炮轰击天津城区。由于义和团和南门外居民事先已开挖河堤,把那里的水塘、沼泽地带变成了一片汪洋,进攻联军遂被阻于海光寺附近。此时,驻守南门城上的清军已被众绅禀请撤去,“众谓城上不用炮击洋人,洋人必不用炮击城内”。

④南门内从此无兵防守,只剩下义和团和数十名打雁猎户在那里坚持战斗。他

们利用城墙、壕沟和各种隐蔽物去阻击敌人,把前来进攻的联军打得晕头转向。日军“已约有三百个伤亡”,美军碰上了隐蔽在废墟里向他们射击的两门中国炮,到傍晚“伤亡数已达一百二十人。美国兵爬进水深齐颈的污泥水沟里”。“司令官利斯坎上校从一个被打死的旗手手里拿过倒落的军旗时被子弹重创,不久就死去了”。天黑时美军后撤。到夜里,联军利用夜色的掩护继续前进。日军终于“偷偷地走到城边”,于 14 日“凌晨三时二十分”① 用炸药炸开了城墙,攻入天津城。②

在天津保卫战中,中国方面参加战斗的约有拳民“一万人”,并有“聂军常备兵二十五大队,步兵十大队,马兵三联队,均归马军门节制,马军门并带有防守天津之精兵一大队,与其本部之兵队,统计共有一万四五千人”。

③进攻天津的东、南两路敌军“共计九千九百名”,其中“东路军由俄、法、

德军组成,有四千七百七十名步兵;南路军由日、美、法、英和奥军组成, 有五千一百三十名步兵”。④侵略军遭到了义和团和爱国官兵的抵抗,在中国

② 汤姆森:《中国与列强,记一九○○年暴动》,第 57—58 页。

③ 《京津蒙难记——八国联军侵华纪实》,第 152、155 页。

④ 扬契维茨基:《八国联军目击记》,第 223、232、233、236 等页。

① 佛甫爱·加米、施米侬:《庚子中外战纪》,见《义和团》(三),第 302 页。

② 作者佚名:《天津一月记》,见《义和团》(二),第 155 页。

③ 扬契维茨基:《八国联军目击记》,第 238—239 页。

④ 按天津南门城墙因年久失修,多处塌陷,联军进攻前数日虽募工修补,只不过“用麻袋装土,堵塞缺处”

军民的浴血奋战中他们虽占据了天津城,但损失不小,总计“联军共伤亡八百八十二名,其中军官三十八名”。⑤

天津是北京的门户,为华北军事重镇,又是义和团久经战斗,屡创敌人的地区。它理应在义和团运动中成为一个坚不可摧的强大堡垒,为什么却在一个多月的鏖战中终于沦陷了呢?天津沦陷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清政府卖国投降政策的确立。这个政策是利用拳民的血战所取得的瓜分危机的缓解来作为基础的。随着瓜分危机的缓解,帝国主义列强在要求慈禧太后归政的问题上也有所松动。对此,她是心领神会的,于是赶快利用时机,心狠手辣地以镇压拳民来作为她媚外求和的资本。她之所以派在中日甲午战斗中不战而逃的败军之将宋庆去天津帮办北洋军务,与其说是去加强津郡军民的抗战,毋宁说是去破坏它。宋庆在 7 月 10 日到达天津以前在京陛见时就“极陈衅端不可轻开,且言中东之役,仅与日本开衅,尚不能支,何况今拒八国”? ①在去津途中又上奏称“奴才梼昧,年老多病”,“惟有以剿为防”,②暴露了他之去津是“剿”拳民的。7 月 8 日,慈禧又下令李鸿章调补直隶总督,10 日消息传到天津,使得卖国的官绅买办都“奔走相告”,“有太平之望矣”。③7 月 9 日,即聂士成牺牲的当天夜晚,马玉昆军已开始大规模屠杀拳民。当时“华兵在后,义和团在前,合攻租界,洋兵开排枪御之,天明而止,计轰毙义和团二千余名,华兵伤者寥寥。事后探访,知官兵⋯⋯责令(义和团)充先锋当前敌,否则杀死,⋯⋯有退后者即用枪击死。故是夕团‘匪’死者如此之多,并非皆洋兵打死”。④在天津保卫战的关键时刻,7 月 13 日,“宋军遇团即杀”,“半日间城内外树旗设坛者皆散去”,“市中无复有红首红腰者,风声远播,近津各村镇,亦皆偃旗息鼓;惟城内各团尚⋯⋯出战,然亦无几矣”。⑤当天国贼宋庆“下令军中,痛杀”拳民,一时河东老龙头火车站曹福田等所部拳民“被杀死者数百人。武卫军在西营门外截杀”拳民亦“四五十人”。①我们知道,这时正当联军进攻天津,分东、南两路大举袭击的时刻,宋庆理应同拳民合作,共同抗敌,但结果却是去“剿”杀拳民,为敌军进犯天津开辟道路,丧心病狂,倒行逆施,一至于此,真堪痛恨!谁见到了这幕情景和这批汉奸卖国贼的所作所为,即使对他们口诛笔伐,也是不足以缓解胸中的义愤于万一的。尽管如此,义和团和爱国官兵仍然坚持了抗敌斗争,重创了联军,并且正是在宋庆军没有出现的南门城区,战斗最激烈,敌

(《义和团》(二),第 28 页),很不坚固。时有汉奸教民郑殿芳,将天津虚实情况出卖给了日本人:“津

城遂陷”(《义和团》(二),第 422 页)。

⑤ 佛甫爱·加米、施米侬:《庚子中外战纪》,见《义和团》(三),第 303 页。

① 扬契维茨基:《八国联军目击记》,第 239 页。按一说联军“伤亡之人数,内计日军四百零二人,法军一百十八人,俄军一百八十人,美军一百五十人,英军五十人,共计九百人”(见《义和团》(三),第303 页)。

② 扬契维茨基:《八国联军目击记》,第 239 页。按一说联军“伤亡之人数,内计日军四百零二人,法军一百十八人,俄军一百八十人,美军一百五十人,英军五十人,共计九百人”(见《义和团》(三),第303 页)。

③ 刘孟扬:《天津拳“匪”变乱纪事》,见《义和团》(二),第 35 页。

④ 《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第 246 页。

⑤ 作者佚名:《天津一月记》,见《义和团》(二),第 155、156 页。

① 作者佚名:《遇难日记》,见《义和团》(二),第 171 页。

人伤亡最惨重。由此可见,宋庆的“以剿为防”,实际上是引狼入室。而天津城的失守也不是在义和团的战斗下失守的,它只是说明了“官败民不败”② 的真理。诗人莎士比亚在他的历史剧《约翰王》中曾经藉庶子腓力普之口论述一个民族战争时说道:只要一个民族“对它自己尽忠,天大的灾祸都不能震撼我们的心胸”。“尽管全世界都是我们的敌人,向我们三面进攻,我们也可以击退他们”。除非这个民族“先用自己的手把自己伤害”;否则,它是“永远不会屈服在一个征服者的骄傲的足前”的。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