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重视拼音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义务教育教材遵循大纲的精神,重视了汉语拼音教学,第一册就汉语拼音部分,选用常用的 222 个音节做为教学内容,反复出现常用音节 900 个。练习内容增加了,训练形式多样,形象直观。编排顺序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儿童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的规律,目的是通过短时间的学习和反复练习,让学生较熟练地掌握音节,为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切实教好汉语拼音是学好新教材的关键。

(一)突出“零件”教学,打好拼音基础

这里的“零件”指的是 21 个声母和 23 个韵母,它们是教学的重点。教材的编排是用既有音又表形的生动形象的插图,突出对这些“零件”的教学。教材里一个“零件”配一幅画,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课本上的配图,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想象,弄清意图,帮助学生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如“U”的配图,画的是一只乌鸦站在自己垒的窝的旁边。这幅画有两层意思:第一,乌鸦的“乌”和要学的“U”音相同;第二,乌鸦的窝的形象和“U”相似,教学时要利用新教材这一特点,通过看图启发想象,帮助学生读准音,记住形。

(二)注重音节教学,发挥拼音功能

熟练拼读乃至直呼音节是汉语拼音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汉语拼音多功能的作用。为此,新编汉语拼音教材通过适当增加练习内容,改变编排形式,以使学生达到掌握音节的目的。新教材除独成音节的字母以外,反复出现的常用音节 900 多个,平均每课 50 多个音节,是现行教材的三倍。为了适应拼读或直呼音节两种不同教材要求,教材在编排形式上作了改进,既编有练习拼读的内容,又编有直呼形式的音节分解,以练习直呼。新编一册教材中的汉语拼音的插图比现行一册教材多 70 多幅,音节练习多是通过看图进行的。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学起来有兴趣,而且学可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

在单韵间调呼读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声母就出现了音节。音节教学要采用“从三呼拼读入手”而后过渡到直呼的方法,也就是先学“零件”后学拼音,再练习直呼音节。

拼音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要认真对待。双拼音,要利用“前者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的歌诀指导学生反复练习;三拼音,就是对有介音的音节采取声、介、韵快速连读的方法,关键在于“连”字。先读声母,要念得轻短,接着念介音,再念韵母,使它们迅速地过渡,紧密地拼合。用“声轻介快韵母响,三拼连读很顺当”的歌诀,指导学生反复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怎样分辨声母后面的 i、u、ü、是否是介音的方法。一是看 i、

U、ü、能不能与后面的字母结合成八个韵母:ie、üe、iu、ui、in、ing、un、ün,能结合的就不当作介音;二是 i、u、ü、后面是 a、o 就肯定是介音。练习时要有计划地选择一些像用 ie、ui、ün、ing 做韵母的这类音节与-ia、- uo、-iao 等有介音的音节进行对比练习,使学生逐渐把握它们不同的拼读方法。

在复习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由“三呼拼读”过渡到“暗拼”,然后再由“暗拼”过渡到“直呼”。即:在学生熟练声韵调的前提下,一眼扫视声、韵、调三个要素,拼音过程一次完成。(“声母支好架,韵母跟着发,前后一口气,始终不分家”。)在学生掌握了直呼要领之后,再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就能逐步提高直呼能力。

(三)抓巩固,促熟练

学生基本掌握直呼要领后,如果放松练习,就不能巩固,甚至会出现回生现象。因而每节课都要用不同形式让学生反复练习,训练直呼速度。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记音节,有意识记与无意识记相结合,加快直呼速度。另外,当天所学的音节用音节卡出示,抽读过关。还可以用声母分别与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组成音节,用滚雪球的方法不断巩固所学的音节。反复强化直呼音节的训练,在反复运用的过程中形成能力。

(四)加强书写训练,为提前写话打下基础

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提高了书写要求,要求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可以利用汉语拼音代替不会写的汉字。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材增加了书写的训练内容。第 1—9 课练习写字母,10—11 课练习抄写音节,12—14 课练习抄写音节词,15—16 课练习抄写音节短语、句子。在教学“零件”和音节时,都要认真练习抄写,并指导正确的书写格式。

到了复韵母教学阶段,还要用“有 a 不放过,无 a 找 o、e、i、u 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的歌诀,教给学生标调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书写音节的能力。这样通过运用汉语拼音提前进行读写训练,学生巩固了汉语拼音, 促进了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而且阅读和写话的初步能力也得到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