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向多数,兼顾两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进程,认真

落实《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既不能估计过低,降低教学要求,放慢教学进度,也不能估计过高,随意增加教学难度,加重作业负担,使学生消化不良,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大部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材知识结构,合理而恰当地确定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分配教学要求,从而做到难易适中,既体现大纲的基本要求,又切合学生实际,使他们不因太容易理解而放松学习,又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能掌握知识,不致因解决不了而产生厌学情绪。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班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集体教学上, 使教学内容和进度适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要在面向多数的集体教学中兼顾两头,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注意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具体分析其成绩下降的原因,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方法“对症下药”。如对于学习失去信心的同学,上课时提几个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其回答,以激发学习兴趣;对于因内向而不敢回答问题的差生,则让其先坐着回答,逐渐培养其放开胆量的勇气, 克服内向心理⋯⋯总之,对于学习成绩差,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不能放任自流,更不能歧视,而应循循善诱,个别辅导,热情关怀,帮助其克服困难,增强信心,逐步达到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重视发挥其潜力, 适当扩大知识面,提高一下要求,并给一些综合性较强的思考题,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还应在上课之余进行分组教学,分类指导。只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在意志、性格、习惯等方面存在的不同情况, 注意扬长避短,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能不断提高其读写听说能力,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