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求有方 “学”贵得法

——浅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江苏省如东县景安中学 缪群忠 缪建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耗时较多,效果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笔者认为,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主要应解决好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教”的问题。只有教者的“教”力求有方,学生的“学”才能得法。

提高课堂效率,实质上就是提高“教”和“学”的效率,“教”的关键是教师。教师从教的第一天就要摆正位置,转变观念,改变“先生讲,学生听”,“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师不能把知识硬装到学生的头脑中去,而是要“教”学生学会“学”, 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教是为了不教”,叶老的这句名言道出了教师职责的最高境界。

那么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哪些事?怎样做这些事?且事事都有好的效果呢?笔者从实践中获得了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教者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和容量,这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从课文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依据大纲要求,考虑好多与少、粗与细等方面的问题。一篇课文要讲得东西太多了,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灌输给学生,如果想通过某一课文的教学能使学生在知识的接受和能力的发展等方面有一个质的飞跃,这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在设计教案时对教学内容必须放开手脚大胆地取舍,可以取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可以拓开一些,增补一点。如教学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我们只要抓住孔乙己来酒店喝酒,酒店(包括掌柜在内)取笑他的几个片断,引导学生细细分析他们的对话,揣摩各自的动机,就可看出其性格特征,理解作者写作的缘由,进而把握全文的中心和写作技巧,达到学习这篇文章的目的和要求。由此类推,学生对小说这种文体的学习就能轻车熟路。如果面面俱到,学生抓不住重点,其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只要我们依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来取舍,日积累月地“教”和“学”, 学生的认识和思维就能由点而面,触类旁通。

其次,教者有效地把握课堂的进程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一堂课就是思维能力的训练课,一课就是一个阶段,阶段的内容既要突出让学生掌握,又要与前与后能衔接起来,注意连贯性,系统性,所以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进程就显得分外重要。教学内容既不能太快、超前,也不能过慢,滞后。太快,学生跟不上,就会失去信心;过慢,学生已经满足,就会产生厌学情绪。过程的控制,既不能过高、太难,也不能太低、过易。过高、太难学生的认识能力有限,前面的问题还未解决,基础还没打好,往往就会产生畏难心理;太低,过易,学生会片面地认为容易,只不过举手之劳,常常会产生轻视思想。因此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分析安排好课堂教学,使学生一课一得,使学生的认识和思维稳而有实地向前发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第三,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学生

的学习思维来自于老师,教师的思维方法、思维内容、思维效果都较之学生高明、深刻、有效。教师对问题的思维分析、处理解决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慎重地对待自己的思维,注意用正确的教学思维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点拨思维线索,确立思维走向,使之循序渐进地向前发展。比如对某一向题的解答,教师应告知学生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考虑”,即从接触题目开始到得出答案的全过程, 包括走了几次弯路,碰了几次壁等,全部告诉学生,让他们知其意、明其理、学其法,使他们的思维与你同步进行。这样效果就会较为明显,比直接告诉答案的教法要有效得多。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就能走上自己的思维之路。

教师“教”得有方,学生“学”才能得法。因为“教”的效率通过“学” 的效果来体现,这好比是演戏,导演的“导”是第一步,而演员的“演”是第二步。教学也是如此。

  1. 教师要培养学生学有正习,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叶老早就对语文学习的习惯作过论述“所谓阅读书籍的习惯并不是难能的事,只是能够照读物的性质作适当的处理而已,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综观大意的,能够综观大意; 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义有疏漏的,能够指出它的疏漏之处,到此地步,阅读书籍的习惯也就差不多了。”纵观语文学习的优秀生, 没有不把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当作自己学习目标的。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本身就严格要求自己,他也就能严格要求学生,且一抓到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法,课堂上做到手、眼、口、耳、脑并用,边读书边点、标、画、写,边听边记录,边思索、分析、质疑,长此以往,一定会卓有成效的。

  2. 教师要让学生学有所悟。“悟”这是课堂效率的体现。孔子的“举一反三”教学思想正是“悟”的具体作法。有“悟”就是真正会读书,就会触类旁通;没有“悟”就是不会读书,就是白读书。怎样才能做到使学生学有所悟呢?教师就应克服“讲深讲透”的习惯。一些教师出于“怕学生不能理解”的动机,点点滴滴、角角落落、一点不漏地讲,可他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把学生看或被动的接受器,导致学生养成了怕动脑筋的习惯;还有一些教师和家长,极力反对学生看课外书籍,一经发现,立即没收⋯⋯特别是语文教学,学生视野狭窄,又不会联想,你说如何使学生有所悟呢?“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传统教学法,我们应当继承并发扬,大胆地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读、去想、去疑,长此以往,我相信学生是一定会有所悟的。

  3. 教师要让学生学有所用,这是课堂教学效率的归宿。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学和用的关系应是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就学生学习语文来说, 读和听是学,说和写是用。读和听是了说和写,以说和写来促进读和听。而现时,某些教师侧重讲给学生听,放松对学生读、说、写的要求。其结果是学生学时被动应付,用时无从着手,二者严重脱节。当前许多教育改革家搞课前演讲,搞一些课后小评,自评、互评、写一些周记、日记等等都是以用促学。如果我们的老师在备课中能广泛地设计一些以用促学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做或动嘴去说,比教师个人在课堂上泛泛而论要有效得多。

总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仅要解决教法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学法问题,通过教师的“教”让学生学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