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强化训练,加强实践,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通过训练,把所学的知识,通过练习形成技能技巧,再把技能技巧用于实践,以达到知识迁移。即经过反复训练与实践,巩固知识,发展智力,将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书本上的东西, 是前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及实践的积累,而读者仅仅还是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要想获得真知,只有通过自己实践,才能变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是说要用自己获得的技能技巧解决新问题,达到知识的迁移。只有“知”和

“行”的统一,才能出真知,只有加强实践,才能增长才干。

有“知”不等于有“能”,但“能”却能促进“知”,所以语文教学要深化听、说、读、写的训练,加强实践,使学生获得真正的语文能力。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是教不会的,必须经过学生动手动脑,才能形成。有的学生学了《绿》,第一段写瀑布美景,懂得作者用美来衬托梅雨潭的绿;当后来阅读《白杨礼赞》一课其中写“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的高原景象时, 就能理解到它是用来衬托白杨树的。学生能运用已获得的知识解决新问题, 这就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如果没有前者阅读训练,就不可能有后者的技能迁移。所以说加强训练是知识转化能力的必经途径。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理,对事物的认识是由感性发展为理性知识的。自学质疑属感性认识阶段,再经过讨论,进一步深化了认识,加强训练,则使认识更加深化,形成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或形成某种专业技术的能力),甚至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上述三段模式的教学过程, 是符全认为事物的规律的。

1991 年以前,我按过去学习训练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德、智、美、劳成绩考核,优秀率为 20%;1992 年以后,采用上述三段式课堂结构进行教学, 学生德、智、体等成绩考核,优秀率为 60%,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