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要以阅读为主线带动识字教学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阅读是识字的途径”。新教材体现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以阅读为主线,把识字教学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之中。每个教学环节中,识字任务都应有所侧重: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初步认识字形,粗解字义,能较正确地朗读课文。由于教材体裁多样,课文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活泼,浅显易懂, 只要教师能激发兴趣,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促使学生主动去阅读,在阅读中学生就会运用拼音这一识字工具,正确地读课文。初步认识字形,结合上下文初步理解生字的意思。如有位试验班教师教“诚实的孩子” 一课时,先揭题引趣,让学生读了题目之后问道:“这篇课文主要是写谁?” 学生回答说:“写一个孩子。”教师接着问:“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是一个诚实的孩子。”教师进一步启发:“那么这个孩子到底是谁?他因为什么事被认为是一个好孩子呢?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己读读课文看谁能够先读明白。”这样学生便带着问题认真读书,这时识字的重点放在读准字音上,在学生进一步读书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借助拼音初步认识了课文中的 10 个生字的读音。通过回答问题,大部分学生能初步理解“列宁”、“表兄弟”、“承认”等新词的意思。同时在读的过程中也渗透了字

形。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推敲字义,让学生准确地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如看图读拼音识字第一课,教学时先指导学生读纯拼音句群,再识从句群中提出的生字“一三五七九”。这样阅读和识字相结合,读中促识,识中促读,学生不光识了字,还知道并想象出北京秋天香山的红叶不仅美丽而且很多。再如,看图读拼音识字第六课,要求学会生字“上、中、下、来、去”,初步认识上、中、下是相对而言的,是变化的。怎样让学生既学生字,又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呢?不妨采取以下三步:

(一)借助图画,初步认识事物。指导学生观察图画,通过分辨三位小朋友的穿戴,了解变化之前三位小朋友所处的位置。

(二)指导朗读,对照图画,认识汉字。通过朗读,每学一个音节,结合语意和实际列举一些音节词,巩固直呼。纯拼音句群图文对照,了解三位小朋友所处位置的变化。

(三)直观演示,进行比较,辨清方位。可制做活动图画、活动幻灯投影片,当堂演示三位小朋友位置的变化。可以进行实地表演,让学生边玩滑梯边叙述课文的内容。这样学生在充满兴趣的学习情景中认识了事物,获得了知识,懂得了“上、中、下”是比较而言的,是可以变换的。

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学中除利用插图或实物直观地创设情景帮助识字外,还可以采用模仿表演的形式促进识字教学,让学生理解字词的确切含义。《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中有一句写那个种葫芦的人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呀,快长呀!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这里面的“盯”要让学生理解是什么意思,课文为什么不用“看”要用“盯”呢?要引导学生读文讨论加深对词的理解。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在这里用“盯”比用“看”更能说明种葫芦的人把注意力全集中的葫芦上,无视叶子上的害虫。

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对课文的理角整体升华之后,再集中进行字形教学。字形教学在前面的教学环节中已进行多次的渗透,基本分散了难点,这时只要有重点地对一些字形复杂的字、容易写错的字加以指导就行了。以第一册

《小猫种鱼》一课为例,本课共有 7 个生字分别是:“种、玉、很、多、花、他”。新字三个部首:“土”“彳”“夕”。“多”字不太好写,要重点指导,“种”是“禾”加“中”,可利用熟字带生字的办法进行分析记忆字形, “地”和“他”用比较法分析字形,教给学生用形声字的特点记字义,其余的字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识字方法——笔画、笔顺、偏旁、结构等知识主动地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