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在建设、贵在创造

正是由于企业文化具有上述重要的功能与作用,因而任何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从而激励与规范职工与组织行为,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就塑造与建设企业文化来说,主要应经历三个过程,即:培育、形成、发展过程。

因而,必须要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的逐渐培育企业文化的胚胎,然后在得到广大职工的“认同”的基础上,完善形成企业文化。并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价值观、经营哲学、经营理念等的完善,进一步发展已经形成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中的大部分内容尤其是它的核心内容——价值观等,并不是企业领导强加给职工的,而是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经过职工的广泛认同的基础上,逐渐沉淀下来的,所以它的形成必然是一个慢长的过程, 因而,对于企业文化的形成来说,必须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

当企业文化逐渐形成后,还应注意完善、修正与发展它,从而进一步提高它发挥作用的效果,从这个意义来说,不在于坚持它,而在于发展它与完善它。所以,应坚持“贵在创造”的方针。

当然,两个方针又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建设,就谈不上创造与发展。没有创造与完善,已经形成的企业文化,就有可能与变化了的内外部环境条件不相适应,从而不但不能发挥其功能,反而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那么,如何塑造企业文化呢?

一般来说,企业文化的塑造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据企业文化的构成体系看,要塑造企业文化,必须先抓好“硬件”,然后,在企业取得一定的经营业绩的基础上,逐步塑造与完善企业的文化。

建议的程序是:

第一步:确定企业的宗旨与长远目标。

在确定宗旨与目标后,要分析影响或实现宗旨与目标的关键因素,据关键因素,适当确定实现宗旨与目标的经营哲学、信念与准则,并采取适当的策略运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在实践中通过检验,逐步修正与完善, 并得到职工的认同。

第二步:确定合理的组织机构与建立完善规章制度。

在这一程序中,也应确定一定的行为准则、组织作风、习惯性解决问题的措施等企业文化方面的内容,并在具体实践中完善、修正。同时,有意识地贯输有关思想等,逐渐使职工认同。

第三步:制定有关策略措施。

制定与实施策略措施是形成企业文化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极易形成一定的、不完善的价值观。因而,在这程序中,一定要注意确定相关的价值观,并诱导职工认同。

第四步,在实践中,重复上述过程,逐渐完善,修正企业文化,使之成为一个体系。

上述程序本身也体现了“培育、形成、完善”的企业文化形成过程。因而可以看出,企业文化的塑造是一个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进行的动态过程。

在塑造企业文化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必须要在实践中塑造,注重塑造的实践性。

首先,文化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企业文化必然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实践中培育与形成的。它离不开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不是凭空想象的。

其次,要注意有目的培育、诱导与实践的关系。在实践中不自觉地形成一套有效的企业文化,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但毕竟这种“不自觉性”有一定的盲目性,不可能形成系统的企业文化体系。因而,在管理工作过程中, 要注意有意识地培育与诱导职工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强加给企业职工。而是要把那些要培育形成的意识先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的检验来证明它的有效性,若在实践中证明是正确的,则职工的认同就比较容易。另一方面,若不经过实践的检验,则极有可能是错误的或不完全正确的观念与意识, 若直接把这些错误的或不完全正确的东西,强加给职工,不但不易得到职工的认同,而且在实践中还要给企业造成损失。

再次,要结合实践,讲求“随机制宜”地培育与引导。

②注意“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也就是说,要注意消化,吸收古代思想、古代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时借鉴与学习国外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的经验。虽然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与民族特征,但至少我们可以学习与吸收古代思想的一些精华以及国外的一些先进的做法。例如古代的“道”第一的思想,对于我们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还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③要在“共识”与“认同”上下功夫。企业文化毕竟是在企业职工长期认同的基础上积累与沉淀下来的。若得到广大职工的“共识”与“认同”, 无论其思想、行为准则、道德、价值观都有多么先进有效,都是无用的。必须要在诱导上下功夫,要善于引导,合理诱导。

④要有鲜明的特色。尤其是价值观方面,切忌照抄照搬别人的。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使自己的经营业绩长期靠“特色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