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物料库存的控制

虽然像日本等国家中有专家学者与企业界强调实施“零库存管理”,但是在具体管理工作过程中,库存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适量的库存还有利于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的开展。但是库存量的多少毕竟决定着企业占用资金的多少,库存量过大,毕竟导致库存费用的增加,而且也不利于加速资金周转。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必须要加强对库存的控制。

强化物料库存的控制,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对物料实行分类管理;合理编制物料供应计划,控制物料采购;科学编制物料消耗定额;合理制订物料库存定额及定额执行的管理工作。

●对物料实行分类管理。

这里所研究的“对物料实行分类管理”的实质就是:在物料管理时,实行重点管理法或 ABC 管理法。

企业库存的全部物料,虽然品种与数量繁多,但毕竟“关键的是少数”。因而,只要能把少数的关键管理好、控制好,则物料控制工作已基本上有效。这就是 ABC 管理法所依据的基本原理。

企业库存的全部物料,据占用数量与占用金额的多少,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其中 A 类是指占用数量占总数量的 10%左右而占用金额却占总金额的60%左右的贵重物料。B 类是指占用数量占总数量的 20%左右而占用金额占总额的 20%左右的一般物料。C 类物料是指占用数量占总数量的 70%左右而占用金额只占总金额的 10%的物料。

据“关键的是少数,次要的是多数”以及抓主要矛盾的原理,在对企业的全部物料实施控制时,关键是强化对 A 类物料的控制,在此基础上照顾到 B 类物料的控制,以此来带动 C 类物料的管理。这种方法就是 ABC 管理法。运用 ABC 管理法,就要对企业的全部物料进行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

对不同类的物料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把 A 类物料作为管理的重点,以提高物料控制的有效性。

对物料的分类管理,也包括对物料进行分门别类的堆放等。例如区分经常动用与不经常动用的物料,把经常动用的物料堆放在靠仓库门口的地方, 把不经常动用的物料采取标准堆放法,放在靠后的地方等都便于物料的控制与管理。

●据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合理确定物料供应计划与采购计划,控制采购量和采购时间。

物料库存量的多少,直接取决于采购量的多少与采购时间确定的是否合理。因而,必须要控制采购量与采购时间,编制合理的采购计划。

  1. 物料采购量的确定:

采购量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物料需求量的大小,而且也取决于采购方式。因而,在确定采购量时,必须依据不同采购方式的特点。

物料采购方式总体上可分为:定期采购方式与定量采购方式。定期采购方式是指采购间隔期事先确定,而采购量不定的采购方式。定量采购方式是指每次采购数量事先确定,而采购间隔期不定的采购方式。下面分别来研究不同采购方式下采购量的确定:

①定期采购方式下采购量的确定:

这种方式是据企业产品生产的特点,以及供应商的特点、采购渠道等因素,事先确定采购间隔期,然后据采购间隔期确定采购量的方法。

采购量=平均每日需要量×(采购时间+采购间隔期)+保险储备定额

-实际库存量。

②定量采购方式下采购量的确定。

这种采购方式是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事先确定一个订货点量,当实际的库存量低于订货点量时,就应提出订货。在这种采购方式中,采购量为:

采购量=平均每日需要量×订购时间+保险储备定额。

上述两种计算方式中,“订购时间”是指从订货到货物验收入库期间所需要的时间。

在定量采购方式中,为了便于控制与确定什么时候订货,在物料堆放时, 可采用“双堆法”以便于管理。“双堆法”是指把需要定量采购的物料,总体上分为两堆,其中一堆的数量为“订货点量”,其余的作为一堆。在日常领用时,只动用其余的一堆,当这堆物料领用完毕时,就应提出订货。因而, 这样对于库存量控制来说,会更加有效。

  1. 采购时间的确定。

一般来说,在确定采购时间时,应考虑到实际的库存量。通常情况下, 当实际的库存量达到保险储备定额时,就应该提出来购。当然,若有特殊要求时,应结合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合理确定物耗定额。

物料消耗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所确定的制造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劳务的物耗数量的标准。物耗定额是生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对于物料库存的控制也起着基础性作用。

一般来说,物耗定额的确定方法有:经验估计法、统计分析法和技术测定法等方法。不同方法有不同的条件与要求,这里主要介绍一种简单的技术测定法。

对于主要原材料来说,在生产产品时的消耗主要包括三部分:产品净重、工艺性消耗与非工艺性损耗。其中:工艺性消耗是指由于加工工艺而引起的、必需的物料消耗。而“非工艺性损耗”是指在工艺原因之外而引起的各种可以避免的损耗。我们知道,制订物耗定额就是为了节约材料消耗,而在一定条件下产品净重与工艺性消耗是无法降低的,降低物料消耗主要是降低“非工艺性损耗”。所以在物耗定额中,应不包括非工艺损耗,因此:

单位产品物耗定额=产品净重+工艺性消耗

=产品净重×(1+工艺性消耗系数) “工艺性消耗系数”实质上就是工艺性消耗占产品净重的比重。

虽然在制订物耗定额时,要消除各种非工艺性损耗,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实际上无法消除。因而,在供应材料时,就不能仅按照物耗定额的数量标准来供应,必须要考虑必要的、一定限度的非工艺性损耗。通常情况下, 材料供应定额应该按下式确定:

单位产品物料供应定额=物耗定额策 (1 十物料供应系数)

其中的“物料供应系数”是指非工艺性损耗占单位产品物耗定额的比重, 它的大小可以据企业的历史经验与数据,考虑到物料节约的因素,采用经验估计法估计。

物耗定额与物料供应定额应据企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的变化不断进行修改,才能发挥它们的基础性作用与指导性作用。

●确定仓理由物料储备定额。

①物料储备的多阶段性。

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阶段与各环节,基本上都存在着物耗储备。从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到车间、到工序、到仓库等,各阶段都有或是原材料、或是零配件、或是半成品或产成品的储备与库存,这就是物料储备的多阶段性。

②物料储备的多阶梯性。

一般来说,从零售商到批发商之间存在有物料储备(其中主要表现为产成品)、从批发商到企业之间也存在有物料储备、企业内部各部位有物料储备,企业专业性管理部门如仓库管理部门有物料储备,这就是物料储备的多阶梯性。

正是由于物料储备的多阶段性与多阶梯性,决定了物料储备的控制与管理工作很困难,而且占用的资金也有多种表现形式,储存费用高、管理困难。因此,必须要强化对物料储存的控制,而其中一个十分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制订与实施物料储备定额来实现。物料储备定额作为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有利于力生产管理提供基础与依据。

  1. 物料储备的分类。

企业的全部物料储备,据其特点的不同可分为:经常储备。保险储备与季节储备三种类型。

经常储备是指为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在相邻两次供货间隔期内必须建立的储备。

经常储备在采购的物料验收入库时,储备数量达到最大,而当下一次采购时,储备量为零。因而,经常储备是呈周期性变动的。其变动周期就是相邻两次采购的间隔期。

保险储备是指为了防止意外,保证企业生产活动正常进行而建立的储备。

一般来说,保险储备主要取决于企业平均解决意外故障所需天数及平均每日需要的物料量。上述两个指标,在一定条件下都是可以确定的。因而, 保险储备通常是一个不变的量。企业一旦动用,一定要及时补足。

季节储备是指由于生产或经营的季节性,为保证生产活动正常进行而建立的储备。季节性储备主要是由于物料供应的季节性而引起的。

从一定意义上说,季节性储备同经常储备一样,是呈周期性变化的。其

变化周期就是相应的季度数或一年。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储备就是经常储备或季节储备与保险储备之和。

  1. 物料储备定额的确定。

物料储备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所确定的各类物料占用或储备的数量标准。

物料储备定额确定的一般方法有:经验估计法、技术测定法与统计分析法。而具体的确定方法则因经常储备定额与保险储备定额的不同而不同,下面分别加以研究。

经常储备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所确定的最高经常储备量的数量标准。显然:

经常储备定额=采购间隔期×平均日需要量。

从上述意义上说,经常储备定额的确定方法主要有: 方法 1:以期定量法。

即先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确定出采购问隔期,然后据上述公式, 确定经常储备定额的方法。

方法 2:经济订购批量法。

所谓“经济订购批量”是指使得订购过程中的费用最经济的批量。一般来说,在订购过程中的费用有两类:一是采购费用。采购费用与每次采购的批量成反比。二是库存费用,库存费用与每次采购的批量成正比。总费用是二者之和。

总费用必然有一个最低的点即最经济的费用,对应的批量肯定是经济批量。若用 Q 表示经济批量,则其数学表达式为:

Q =

保险储备定额就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所确定的保险储备的数量标准。

保险储备定额=保险储备天数×平均每天需要量。

显然,关键就在于用经验估计法正确地估计出平均的保险储备天数。

●强化仓库管理、节约使用物料。

要强化对物料库存的控制,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仓库管理。

强化对仓库管理人员的管理。(1)提高仓库管理人员的责任心、积极性,

  1. 建立与健全以责任制为核心的规章制度。(3)努力提高仓库管理人员的素质。

强化对仓库管理各环节的管理。尤其是:物耗的验收入库。保管、发放与清仓盘点等环节的管理。

强调节约使用物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