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一般来讲,历史教材的讲述,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其有一定的故事性,还是比较吸引学生的,但也并不都是如此,尤其是《世界历史》的讲述,人名、地名不仅多,而且较长,对学生来说都比较陌生,这往往会使他们感到头痛,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整个课堂气氛很难活跃起来,假如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用幽默的语言调整一下课堂气氛,无疑是起到“石击浪溅” 的作用,授课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如我在讲意大利为什么没有马上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这样说道:“意大利意大利,意在大利,为了本身的利益,它要徘徊、观望,瞄准时机,哪里有利可图就去哪里”。这样一讲,就打破了原来比较沉闷、严肃的局面, 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笑的同时,也就明确了意大利没有直接参战的真正意图所在。

再比如《中国历史》第一册,在讲到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时,教材有这么几句:“马匹很少,连皇帝坐的车子也选不到纯一色的四匹马,将相有的只能坐牛车⋯⋯”在此我适时地插上这么一句“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坐在牛车上,慢悠悠地走,这象话吗?但国家太穷,凑合凑合吧!”寥寥几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急欲知道下文。